津城的月亮升起来了,只是不圆不满。弯弯的一牙,金钩般的挂在东南的一隅,一片幽蓝之下,映衬着津城大地上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守护,和永恒的誓言。

这初升的牙月洁白光滑,那月光不多不少,正恰恰一抹,穿过树枝、绕过屋檐,跌宕在天津“三会海口”的史册之间。

从靖难之役到天津卫,天津曾被战火灼得遍体鳞伤,被贫穷饿到瘦骨嶙峋,但她凭着坚定的意志,跃千山而不晦其志,历万劫而不辍其心,以顽强的姿态一跃进入辉煌的时代,孕育着一辈又一辈热血昂扬的青年学子。

月牙高悬,有似细雨登楼、微风斜倚,于那千烟万物中默默地凝望。九河下梢,水陆通衢。多次称天津是自己“青年时代的故乡”的周恩来总理,于天津求学并组织“觉悟社”,那是“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的壮志豪情。

我不曾因求学而背井离乡,因为我的故乡就是天津。抛出一轮明月,照亮这片深情的大地。“窗外是今夜的月,今夜的人间”,古有满腔豪情以观明月照高楼,今有津门学子深知事贵奋,以满腔热血托举津门辉煌。

不论是秦时明月当空,还是今朝顽强意志的绵延,都早已融进这津城的月色中。任黑云压城,任风波不断,然而津门月光皎洁,投映着我们的凌云之志,照亮云腾霞蔚的前方。

编辑:褚夫晴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