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农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主持工作)金危危做客央广网天津频道《立德树人启航新征程——2023天津教育巡礼》访谈栏目,分享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学校在特色化办学及第一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经验。
据金危危介绍,天津农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在校生近1.5万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47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天津市一流学科1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4个。学校建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等50余个科研平台。
天津农学院外景(央广网发 天津农学院供图)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金危危介绍说,2023年,学校将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助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培育优秀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天津市属唯一一所农业高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我们责无旁贷。”金危危说,天津农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努力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助力天津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更好配合国家与天津市的发展规划,学校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激发教师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天津发展的积极性。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设计,出台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帮扶、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基于产业链思维,学校目前已组建市、校、院三级科技创新团队25支,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着力解决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其次,学校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学校统筹相关资源,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战略规划和宏观研究,强化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学校强化科技赋能,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并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目前,学校400余名技术帮扶专家(占天津市派出专家总数三分之一)和科技特派员长年活跃在天津市1041个村,西部地区50余个县、100余个企业内,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政策咨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2023年,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十项行动’,我们将清单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开动脑筋出实招,真抓实干求实效,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金危危说道。
田淑芬研究员带领学生在葡萄产区实践实习(央广网发 天津农学院供图)
产科教三兼顾 培育卓越人才
在聚焦卓越农林人才培育,实施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方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突出思源奋进的主题,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金危危表示,前段时间火出圈的“90后”村支书张桂芳,就很好地体现了天津农学院的育人成果。“学校聚焦天津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近三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涉农专业建设点6个,获批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前不久,我校的贝类、对虾等6个‘科技小院’获得中国农技协授牌。”说起学校获得的认可,金危危的脸上难掩喜悦之色。
金危危接着说:“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天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截至目前,学校已承接8所学校2065人次的学农劳动教育,‘以劳育人’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学校承接了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训项目,助力‘头雁’振翅高飞。2023年,我们还将针对经济薄弱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做好100人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
李留安教授团队指导金洼农业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成功生产“放养富硒芦花鸡蛋”(央广网发 天津农学院供图)
深度校企合作 解决现实难题
提及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进展,金危危说,多年来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支持和鼓励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提高科技合作水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学校拥有产学研联合体100余个,通过加强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协助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近三年,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0余项。为帮助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处理生产中每年产生的近10万立方米的粪污,天津农学院徐晓燕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黑水虻生物转化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并指导企业建立了国内首条黑水虻自动化生物转化处理鸡粪的生产线,成功解决了难题,并降低了企业30%的水产养殖饲料投入,使企业的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真正走上了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金危危说,在天津农学院,像徐晓燕教授这样融入企业中解民生、治学问的例子还有很多。
金危危说,2023年天津农学院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涉农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以及组织、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好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十项行动”,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黄宝霞)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