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8日消息(记者张强)2025年,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号召,提升高原地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联合中国民航大学组建“牧光同护”气象防灾科普团,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汉藏双语气象科普、灾害调研等形式,助力当地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情系牧民,守护草原家园的实用智慧
科普团调查夏河县气象灾害影响及防灾现状,依托双语问卷、访谈座谈、实地考察及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当地群众对气象防灾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总结现有气象防灾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归纳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索提升高原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以推动夏河县乡村振兴工作。
走进校园,点亮少年心中的科学梦想
在夏河县的中小学,科普团精心策划了“气象小卫士”等一系列气象科普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们的气象科学素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科技赋能,引领牧业发展的智慧之光
经过精准调研,针对不同群体的气象防灾需求,科普团采取有针对性的科普措施,编写融入当地实际的藏汉双语科普手册,开展实用性强的气象防灾培训,助力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与当地气象部门、畜牧合作社合作,开展“气象科普+特色产业”培训项目。牧民们学习气象预警信号识别、防灾措施等知识,在减少损失的同时提升了生产的稳定性。
此次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与当地县政府、气象部门、学校紧密合作,深入基层、牧场、学校,走近牧民、教师、青少年身边,一起开展科普活动、交流学习,把气象科普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精心设计开展了牧场科普、气象小卫士等50余次活动,参与人数达数百人,进一步搭建了各民族沟通的桥梁、增强了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如实践团与夏河县藏族中学共同组织开展了“科技赋能高原生态,科普共筑防灾防线”的主题活动,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师生学习气象知识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气象防灾能力,更是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为校园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和文化的重要性。他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让知识的力量传递得更远,让高原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