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2月4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日前,第六届天津市大学生信息技术“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竞赛鸣锣开赛。该项赛事创立于2018年,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等环节和要素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学科竞赛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25所高校的679支代表队参赛。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赛方供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杨耿煌表示,本届大赛涌现出一批贴近市场需求、易于成果转化的作品。天津城建大学参赛作品《恰“道”好处》,针对近年来高层建筑管井维修更换中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等难题,自主设计了高层管道升降机构、定位机构、旋转夹持机构以及多工位智能管道存储运输装置,可代替人工作业,降低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赛方供图)

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杜明星表示,如今人们对于快捷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在大型超市购物高峰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排队结账的问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带来参赛作品《共享自助购物车》。该作品综合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自助购物、自助称重打印、自助付款等功能,在缩短购物等待时间、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还将以技术创新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

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立红表示,本届大赛设置了企业命题赛道,努力破解产学研脱节问题。连续六届的大赛吸引了如霍尼韦尔(中国)、天津启诚伟业、深圳越疆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踊跃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的作用,有效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赛方供图)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超表示,每年冬季都是常见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实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天津科技大学针对病人早期感染时出现的因病原体数量少导致检测效果不明显、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创新性地将生物检测显色技术和自研计算机视觉识别分析模型相结合,开发出参赛作品《云易检》。该作品现已在天津市疾控中心完成相关样本试验,经过权威第三方软件测试,准确率十分可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佰洲表示,此次大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一方面可营造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与实践模式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助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新发展。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