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17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晨光漫过香邑花园社区的窗棂时,瑜伽垫上舒展的身影已随旋律起伏;暮色染红海颂园的屋檐时,“海颂约吧”里的欢声笑语正驱散一天的疲惫;星光点亮赏湖苑的楼道时,微网格长的手电筒还在照亮每一处角落……在天津市东丽区的社区里,治理的温度正悄悄融进柴米油盐,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瑜伽垫上的邻里情:全龄课堂织就温暖网络

“吸气时抬手像摘云朵,呼气时弯腰如触溪流。”在位于万新街道香邑花园社区的“七彩全龄”社区学校中,居民李女士正跟着老师口令舒展身体,学习瑜伽课程,身旁的邻居阿姨正对着镜子调整姿势,相视一笑间,陌生感便淡了几分。这个藏在社区里的“健康驿站”,是居民们用问卷“点单”、社区与东丽区老年大学精心“配菜”的贴心成果,柔缓的拉伸中,藏着社区对银发族的温柔考量。

居民展示在“七彩全龄”社区学校的学习成果(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以前带孙子总闷在家里,现在上完课顺路跟姐妹买菜,日子都亮堂了。”65岁的张阿姨把瑜伽垫卷成筒,脚步轻快地往菜市场走。今年4月,万新街道联合东丽区教育局在香邑花园社区举办“七彩全龄”社区学校启动仪式,学校秉承“全龄覆盖、多元课程、全面发展”核心理念,通过“公益+低偿+市场”多种方式,对接天津理工大学、区文化馆、区老年大学、共建单位等各类资源,建立“空间资源-居民需求-服务供给”动态匹配机制。

这正是“七彩全龄”社区学校的魔力:闲置的活动室变成幼儿咿呀学语的启智园,寒暑假的课堂里飘着青少年科创课的新奇,银发乐活班的书法纸上落满墨香。当学习的课堂变成邻里的客厅,社区便成了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

圆桌旁的和解味:“海颂约吧”泡出民心温度

“施工队的师傅们也不容易,但孩子学习也紧张,咱能不能夜里安静点?”海颂园社区“约吧”里,居民王大姐攥着茶杯的手微微发紧,对面的施工队长却先红了脸:“您放心,我们改到白天干。”圆桌旁的茶香袅袅升起,把曾经剑拔弩张的争执泡成了互相体谅的暖意。

居民们和社区工作者正在“约吧”调解问题(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在海颂园这个由六个自然村“拼”成的社区里,“约”出来的故事还有很多。80岁的独居老人想“以房养老”,社区党委书记王芳便带着民政干部、医生“组团”上门,把养老院的床位图、收费单摊在老人膝头细细讲;下岗职工想学门手艺,社区立刻约来劳动技校老师,让焊工培训课开进了党群服务中心。100多件烦心事在“五约”工作法里化解——矛盾来了“及时约”、民意来了“提前约”、干部常来“定期约”、服务送上门“精确约”、新风尚“广泛约”。

原来,治理可以像拉家常一样暖心。

网格里的烟火气:“微格力量”守护万家灯火

“杜大爷,楼里有煤气味,您快来看看!”电话里的慌张还没散去,赏湖苑社区的微网格长杜茂忠已经抓起钥匙冲出门。赶到现场后,他一边拍门喊居民下楼,一边用“i东丽湖”小程序快速上报事件,确保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事后,在杜大爷的建议下,社区还组织了一场燃气安全讲座,向居民普及燃气使用过程中的知识。“这次多亏了杜大爷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赏湖苑社区居民刘颖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知道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找党员中心户、找微网格长,他们汇聚问题及时通过楼门栋党小组长上报解决,心里踏实多了。”

“i东丽湖”小程序中包含多种便民功能(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在东丽湖街道,555个微网格就像555双守望的眼睛。“i东丽湖”小程序里,微网格长的“i微格”模块记着谁家有独居老人,“i星火”模块帮快递小哥找到暖心驿站,居民随手拍的“飞线充电”照片,第二天就有师傅来整改。党员中心户敲开的每扇门,都装着政策宣传的声音;微网格长记在本子上的每件事,都连着家家户户的期盼。当治理的触角伸进楼道、贴近窗台,日子就有了稳稳的踏实。

从瑜伽垫上的呼吸相和,到圆桌旁的心意相通,再到网格里的守望相助,东丽区把社区治理写成了一首带着烟火气的诗。在这里,每个清晨的问候都藏着默契,每次邻里的援手都带着真诚,每处家园的变化都透着用心——这大概就是安居乐业最好的模样,是社区里最动人的风景。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