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11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李思睿)从蓟州区古老庄严的独乐寺,到承载历史记忆的渔阳古街;从生态优美的潮白河湿地公园到充满乡村风情的小辛庄码头……一个个点位如同璀璨明珠,串联起天津“河海交融、古今辉映”的城市画卷。7月10日,记者跟随“海河之夜”——天津文旅“河海津韵”采风团,来到蓟州区、宝坻区等地实地探访,挖掘各点位背后的故事与魅力,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多元、立体、魅力无限的天津。

绿野欢歌:探秘趣味潮玩谷

步入天津潮玩谷,满目葱茏绿意瞬间包裹身心。这里,茂密的植被取代了城市的钢铁丛林,仿佛一片触手可及的“绿野仙境”,让日常压力悄然消散。耳畔,轻快的音乐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交织流淌,构成最动人的背景音。

潮玩谷绿地大熊打卡处(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这片盎然绿意中,精心设计的游乐项目与自然和谐相融。游客或是乘着“丛林滑索”轻盈穿行于树冠之间,换一个角度感受清风拂面与林间生机;或是踏上水上“漂流”之旅,橡皮艇沿着清澈水道蜿蜒而下,两岸绿树浓荫一路相随,水花溅起的清凉带来纯粹的亲水之乐。这些项目不仅提供刺激与欢笑,更巧妙引导人们沉浸式亲近自然生态。

作为天津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潮玩谷成功将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感、可玩的休闲体验。它让市民游客无需远行,便能便捷地投入自然怀抱,在绿荫环绕与欢声笑语中,真正放松身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悠然与活力。

山路咖香:停下来、慢下来、赏风景

行驶在天津蓟州蜿蜒的G233高速上,窗外是绵延的青山。当旅途稍显疲惫时,位于半山腰的233悬崖咖啡厅便成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驿站。这间咖啡厅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位置——它悬挑于山崖之上,拥有开阔的观景露台。

游客在此落座,手捧一杯现磨咖啡,眼前是毫无遮挡的山谷风光。远处层峦叠翠,近处山风轻拂,旅途的劳顿在自然的怀抱和咖啡的醇香中渐渐消散。咖啡厅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与周遭粗犷的自然山色形成和谐对比。

233咖啡厅外部景观(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233悬崖咖啡厅的诞生,巧妙利用了高速沿线的景观资源和交通便利性。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休憩点,更成了旅途中的一处风景。这种将基础设施与休闲体验、自然风光与人文服务紧密结合的方式,为驾车前来的游客提供了“停下来、慢下来、赏风景”的贴心选择,是天津探索山区特色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古街新韵:千年独乐焕生机

走进渔阳古街,脚下是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路,两旁是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这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如今聚集着特色小吃店、传统手工艺坊和文创小店,游客既能品尝到本地小吃,也能挑选独具特色的纪念品。

渔阳古街入口处(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古街尽头,便是始建于辽代的独乐寺。这座千年古刹,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泥塑高大庄严,历经岁月依然震撼人心。阁内墙壁上,色彩古朴的佛教题材壁画虽年代久远,其艺术价值仍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驻足细观。寺内的工作人员常为游客讲解这座古建筑的斗拱结构之精巧,讲述它如何挺过多次地震,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观音阁中的壁画(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渔阳古街的烟火气与独乐寺的厚重历史相得益彰。当地在保护古迹原貌的基础上,完善了周边设施,引入了文化体验项目。游客在古街逛累了,可以走进寺内感受宁静。在古寺中感悟历史,又能回到古街品尝美食、体验民俗。这种古今交融、文旅结合的探索,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之旅,成为天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活化利用历史资源的生动范例。

荷风送爽:潮白河湿地夏意浓

夏日的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一年中最动人的时节。辽阔的水面上,成片的荷花悄然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朵挺立于碧绿荷叶间,随风轻摇,为湿地铺展开一幅清新的生态画卷。

潮白河荷花池(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游客沿着亲水木栈道漫步,能近距离观赏荷花的姿态,感受微风带来的淡淡荷香。公园在观荷区域设置了休憩平台,方便人们驻足拍照,静静欣赏水鸟掠过荷塘的自然野趣。

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潮白河湿地公园在保护修复同时,注重提升游览体验。夏日荷花景观的打造,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亲近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

人们在此不仅能领略湿地之美,更能在荷塘边放松身心,感受自然带来的清凉与宁静。这种生态保护与休闲游憩的融合,展现了天津推进绿色文旅发展的务实探索。

千年古渡:深入小辛码头村

宝坻潮白河畔的小辛码头村,青砖灰瓦间红灯高悬,潺潺流水映照着千年漕运遗风。这座被誉为“千年古渡”的古老村落,曾是辽国运粮码头,如今依托潮白河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振兴新路。

漫步村中,游客可探访古码头遗址石碑,在了凡广场感悟明代知县袁黄劝农插秧的“立命”精神,在亲水栈道感受稻田湿地的清新气息。在村民们经营的33家农家乐里,“潮白河糟鱼”“辣炒河虾”等河鲜菜肴飘香四溢,成为游客舌尖上的记忆。

农家乐特色菜(央广网发 李思睿 摄)

小辛码头村联合周边两村,打造集垂钓度假、稻作体验、文化游览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村里同步推进绿色转型,建成天津首个旅游村“光储充”充电站,让古村发展焕发低碳生机。昔日“鱼米之乡”正以古今交融的面貌,吸引着八方游客,也富足了潮白河畔的新农人。

从蓟州古寺到潮白湿地,每个地点都展示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潮玩谷的绿野、独乐寺的沧桑、小辛码头的古渡新生等风韵,共塑“河海交融、古今辉映”的图景。它们浓缩了天津深挖文化、激活生态、创新服务的探索,彰显着“四个以文”的河海津韵魅力。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