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侯凯奇

央广网西安11月22日消息(记者王祎萍 见习记者侯凯奇)“从城市面貌来讲,比如我们航天基地这一块,之前相对偏僻,但现在已经成为西安发展的一个热点,航天产业在这里加速聚集。放眼到全西安也是如此,不同行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城市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此外,交通、医疗、社保等关乎大家切身利益的方面也得到全面提升……”从怀揣献身国防事业梦想的学生,再到如今航天事业的一颗螺丝钉,在西安学习、工作的十多年,刘奇实实在在见证了西安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

刘奇是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华阳)精密制造事业部副经理,2010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在外地航空系统工作四年后,2015年通过华阳公司人才引进回到西安,目前主要负责工艺技术工作。

“吸引我来这里的,一方面是西安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与成长成才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企业对引进人才、职工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在这里工作,也更加有获得感。”谈及来西安的初衷,刘奇说。

(右)工作中的刘奇(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禀赋,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叠加,让西安成为人才汇聚、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西安的落户政策,教育、医疗等配套,还有公司的晋升发展与福利……在刘奇看来,来西安以后的生活远超当初的预期。

“从首次来到航天基地看到的荒芜,到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里也随着西安铿锵发展的步伐逐渐展露新颜。得益于整个西安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航天基地,像华阳这样的企业给了我们年轻一代众多的发展平台,我们在这里有机会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大了。”如今,刘奇在这里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工作中也有机会不断学习,贡献自己的价值,有了真实的获得感。

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家级首批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航天华阳人力资源部部长张京京介绍,目前企业人才引进比例达到20%以上。

“公司近两年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面向研发、营销、高技能人才,招聘对象不局限于应届生,重点看能力匹配度。”张京京告诉记者,“企业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贴心的保障服务,职工除了有五险一金,还有企业年金,节假日、生日慰问品,以及疗休养、高温、取暖等补贴,此外还可以公费进修培训、每年体检等,职工子女也可以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站式教育,让年轻人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而像航天华阳这样的企业,正在西安遍地开花。

航天华阳厂房(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近年来,西安市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引领发展摆在核心位置,积极融入国家“3+N”战略布局,大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力以赴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让八方英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在此过程中,西安市推出一系列因时而变、迭代升级的人才新政,举全市之力将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市先后出台《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行动三年计划》,研究制定加强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决破除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各种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闭环’工作机制”,搭建人才引进培养、项目扶持、跟踪服务、考核问效的全流程工作闭环;启动古都青年人才聚集行动,发布《“西安青年人才驿站”工作实施方案》,设立“西安青年人才就业奖”,提供社保补贴、生活补贴……通过一系列创新务实之举,更加积极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推动本地优势资源禀赋转变为发展动力。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西安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1.7万名,引育确认高层次人才1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07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65万,其中科研人才超过100万,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3.1万人、居全国主要城市前五,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由18位跃升至第11位,西安创新指数上升至全球第22位,进入创新型城市前列。

如今站在二十大的新起点,刘奇表示,“希望西安继续发挥历史文化基因中的自信、笃行,持续做好优质项目和优秀企业引进,让更强的‘西’引力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共同助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我也将牢记航天六院‘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院魂,带领团队在西安的发展大潮中不断学习进步,为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百家读城】

 

编辑:侯凯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