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西咸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52亿元,同比增长7.2%,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民间投资更是同比增长13.9%,充分展现出国家级新区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

摊开西咸新区产业“地图”,市场主体总量增长显著,从2017年的6.9万户增加至目前的85.3万户,增长了12.36倍,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达95%。一批优秀本地民营企业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最高翻了10倍以上。

西咸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民营经济缘何在这里快速发展?以陕西华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从一家普通民营工厂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背后有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也有政府“精准滴灌”式的扶持。

类似案例不止如此。“交地交四证、拿地即开工”服务为谱尼西北总部大厦项目节约至少3个月时间;秦创原“股权换服务”助力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迈出市场化第一步;科技金融顾问为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其获得2.8亿元“技术流”融资支持;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科技小红书”,申报与认定时间减半,成为上市后备企业……众多民营企业在西咸新区的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密码呼之欲出。这里有“天时”,国家级新区和秦创原总窗口双向赋能让创新要素加速聚集。这里有“地利”,依托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向这里聚集。这里更有“人和”,精准的政策滴灌、贴心的管家式服务让西咸新区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陕西百强企业和民营50强企业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西咸新区的帮助下获得了3亿元的出口卖方信贷。该企业副总经理杨建耀说:“沣东新城帮助企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多次协商,最终拿到了合适的金融产品,顺利完成了这单出口业务。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2024年组织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39.5%、38.4%,新增总量、占比均为全市第一。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是4年前的17.01倍、11.26倍。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早在2023年,《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通过18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去年,西咸新区又相继发布《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能力,培厚民营经济壮大的沃土。

今年3月5日,西咸新区召开2025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九条”举措,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从高效化解企业诉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精细提供要素保障、优化助企金融服务等9个方面发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汇聚。在支持用工方面,通过6个方面12条举措,全力保障民营企业用工。

从制度创新到生态优化,西咸新区的改革实践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深入实施,西咸新区正加快构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让制度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