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问题是当前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医生的爱心与理解是治疗疾病的一剂良方。对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心理二科主任杨亚妮来说,这既是她选择精神心理科的初心,更是她行医的准则。

从医十六年间,她用爱与理解,帮助一个个深陷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解开心结,走出阴霾,重新回到阳光的生活。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心理二科主任杨亚妮(央广网发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听见“她说”: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的研究范畴日益扩大,患病群体分类也更加细化。据杨亚妮介绍,之所以单独设立妇女心理科,是因为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的社会环境压力,导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精神心理疾病。

每个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可能是相似的,但每个患者的成长经历、背景、心理状态却千差万别。例如在女性青少年时期,面临月经初潮、身体发育等变化,会出现额外的心理问题困扰;在育龄期妇女,会面临家庭、工作、孕产及产后哺乳等压力;在45岁至55岁的围绝经期时,除了体内激素水平的大幅变化,也会面临工作退休、孩子成年离家、父母至亲离世等各种应激事件,从而引发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分离转换障碍、厌食暴食、烟酒滥用、躯体化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疾病,这也是妇女心理科收治入院的常见疾病。

个性化特色诊疗:驱散女性患者精神阴霾

据杨亚妮介绍,在青少年时期,治疗中更多强调的是家庭和医生、学校的配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自身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建构也并不成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本身的医疗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和学校也要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更多的认识和包容。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尽可能长远地考虑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陪伴孩子渡过难关。

在育龄期,女性会面临生理周期、减肥、孕产哺乳等不同情况,不同的身体状况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预期疗效。因此,医生需要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药物选择,并及时作出调整。而在围绝经期,女性会面临身体免疫力及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的问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种类的选择也要有所区别。此外,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更多的要考虑到其自身躯体状况,比如骨质疏松的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性干预,同时监测激素指标,关注疗效的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宣教。

除药物治疗外,人文关怀是康复过程的“必修课”。在患者住院期间也会采取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例如团体心理治疗、放松康复训练、团体娱乐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等,让患者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尽量规避诱发因素,以及病情再次发作时该如何来应对等。“尤其是面对情感细腻的女性患者,除了关注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表现形式、发病机制外,更需要动态关注其主观心理体验,感同身受地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鼓励患者回归社会。”杨亚妮说。

据了解,除了住院期间的治疗外,科室更加强调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患者出院后,护士会在一周之内对患者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以及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医生也会在患者微信群里发布相关疾病的预防、看护等宣教知识。此外,医院会定期面向社区及乡村基层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地方“精卫专干”,针对距离较远、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远程指导用药,以及对突发状况进行危机干预。

医患“零距离”:用担当与信任共战病魔

据杨亚妮回忆,前些年有位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当即收治住院。在疾病过程中,女孩每一两年就会住一次院,每次病情都相当严重,被疾病所致的幻觉和妄想干扰,没有办法正常学习。在治疗中,杨亚妮对女孩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家属倍感温馨,其父母也做到了细致的关怀和包容,严格遵从医嘱定时服药,非常艰难地陪伴她度过了青春期。在后来女孩工作、结婚、生子的每个人生重要节点中,其父母都会仔细询问治疗意见,配合当下状况进行恰当调整。“后来孩子考上大学,也选择了医学专业,这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是非常难得了,我从心底感到欣慰!”杨亚妮说。

“孩子十几岁生病,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这些年我们一路互相理解、信任,不放弃不抛弃,陪着孩子一路走下来。这也更加说明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良好的社会支持、耐心的关怀呵护、医患间彼此信任,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专业’和‘技术’外,也需要医生对病人投入更多的感情和坚持。”杨亚妮坦言。

为“心”赋能:精神科不需要内卷

从医十余载,杨亚妮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不一样的感触。她认为,精神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并不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专业,没有生死时速的较量,也不需要过于“内卷”,它更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历练和坚持,让自己放松下来、慢一点,一直保持学习和前进姿态,守住初心,不断精进业务,把强技术、善沟通、重宣教作为工作目标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但是,精神科医生的“职业暴露”却是无形的,除了每日繁琐的工作外,会长时间暴露于患者的负面情绪和肆意宣泄中,经常被“精神阴霾”所笼罩。所以每一位精神科医护都需要学会调试自身状态,需要满满的正能量来让自己愉快地工作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走出人生阴霾,重获阳光。

此外,杨亚妮表示,对于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来说,不同年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和人文关怀,这一群体应该得到广泛重视,需要被看见。未来,她期望科室能够将女性心理卫生工作的特色发挥出最大优势,结合不同阶段女性的身体状况和精神心理疾病,采取有利于患者的最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人关注精神心理疾病,消除歧视和偏见,正视精神心理疾病。(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供稿)

编辑:王祎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