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被誉为“华北水塔”,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西故事,央广网山西频道在2022年918日正式启动了《我家就在河边住》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围绕黄河、汾河沿线的县域展开,以普通人展现大时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以及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多角度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老牛湾雪景(央广网发 王晋飞 摄)

央广网忻州11月18日消息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是一首关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的美丽童谣。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一路咆哮,冲出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被明灯山逼出了一道“几”字形大拐弯后,在偏关一头扎进了黄土高原,由此造就了被誉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里最美的一湾——老牛湾。

这里是黄河流经山西的第一个村庄,位于偏关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以黄河为界,北岸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古村落。

最为神奇的是,老牛湾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地理坐标——黄河与长城第一次握手的地方。

老牛湾是黄河与长城第一次握手的地方(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地处晋西北的偏关县,得名于偏头关,曾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与宁武关、雁门关并称中华三关,有着“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之称。

“我们祖上应该是明朝洪武年间到老牛湾戍边将士的后代。在明朝时,老牛湾就是一个分界线,一到冬天黄河要结冰,结冰后北元的马队就把马蹄子裹上毛毡这些防滑物品,到内地烧杀抢掠。明廷为了保边关安全,就在老牛湾修了长城,夏守边而冬守河即为寇卫。”吕成贵表示。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牛湾人,今年56岁的吕成贵曾担任老牛湾村党支部书记,如今他是一名守护长城的义工。

56岁的吕成贵如今是一名守护长城的义工(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偏关县境内长城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山、河、关、堡星罗棋布,为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之一,被誉为“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偏关也是山西省内长城里程最长的县,全县境内长城总长126公里。

偏关县境内的丫角山,是明代九镇长城中大同镇与山西镇的交界处,也是内长城与外长城的交会点。

守护长城的数十年中,丫角山是吕成贵跑得次数最多的地方。

丫角山最著名的当数九窑十八洞,这是一座在两山连接的山洼处巍然屹立的砖石结构空心敌楼。九窑十八洞是长城上设置功能最全的军事堡垒,既是戍边将士的住所和武器库,又是阻挡和打击敌人的军事阵地。

走在这些断壁残垣中,吕成贵直言,“我们都是戍边将士的后代,有责任把长城利用好、保护好,让它传承下去!”

偏关县致力打造国际知名的黄河、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作为晋西北的桥头堡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黄河、长城两条“一号”旅游公路的全面贯通,近年来,偏关县的旅游资源开始被激活。“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品牌,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奋力打造国际知名的黄河、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偏关县全体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的必答题。

如今的老牛湾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石头窑洞,都已被改造为农家乐与民宿。每年的“五一”到“十一”期间,自驾的游客都会选择到老牛湾村住住土炕,吃吃黄河里的河鲜与当地的羊肉等特色美味。

吕成贵说,依托旅游,如今老牛湾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利用黄河和长城两大资源,我们老牛湾现在的民宿跟农家乐都搞起来了,下一步我们还要搞得红红火火,让老百姓都能依托旅游富起来。” 吕成贵告诉记者。

美丽关不住,偏偏爱上你。

登上老牛湾古堡的制高点,远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美景色,吕成贵心情异常平静。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把长城守护好。(央广网“我家就在河边住”融媒体报道组)

编辑:郎麒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