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媒体看嘉定·菊园站”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民晚报等10家媒体记者来到菊园新区参观采访,用脚步丈量城市变迁,用镜头记录发展脉搏。

在布展面积1300平方米的菊园智慧中心,记者团通过全息LED数字沙盘、多媒体触摸查询等互动项目,全方位了解菊园的城市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

“筑巢引凤”赋能科创,过去几年,菊园新区逐步建立起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超越摩尔”产业技术等6大创新联盟、中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等7大科创产业基地。“科技+智慧”的城市名片,给新民晚报记者杨洁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去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菊园新区作为嘉定唯一的社区样馆参展,当时我对菊园新区的印象是宜居环境、品质生活。而今天的采访更多地让我看到了菊园新区的硬核实力。”

在电科数字(32所),记者团详细了解了该所打造的智慧防汛体系。工作人员轻轻一点,下立交点位防汛物资、气象信息等内容便在电子大屏上实时可见。“今年园区有哪些最新科技成果?未来将如何助力打造‘科技菊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顾赪琳向企业负责人现场发问。顾赪琳表示,这次采访让自己印象很深,直观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我嘉生活馆’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社区服务平台,通过中心驻点、预约服务、点单配送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理发等18项便民服务。”循着讲解员的步伐,洗衣熨烫、家电维修、理发、刻章等便民服务小铺逐一显露……这个十八般武艺样样有的宝藏生活馆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林馥榆不禁举起相机。“我了解到馆方对入驻商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商户给到居民的服务费用也低于市场价,真的是既亲民又方便。生活馆恢复开放后,我还想再来走一走,了解这里的运作情况,继续深入地走进菊园。”林馥榆说。

古法线装宣纸书、荧光亚克力书函……在原毛巾十六厂旧厂房改造而来的雅昌(上海)艺术中心,各式造型的装帧手法让记者团直呼稀奇。“参观下来给我一种特别高大上的感觉,居民能就近看到这么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周显东表示。

编辑:林馥榆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