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5时许,黄海青岛海域,出海渔民“开海第一网”渔获量达5000斤。
9月1日下午,威海合庆码头,大量市民前来抢购“开海第一鲜”。
今天(9月1日)清晨,烟台东口码头的海风裹着一丝初秋的凉意,百余艘蓝白相间的渔船整齐排列。“盼了4个月,电路、渔网、发动机,一样都不能差!”35岁的渔民张振站在“鲁烟渔70045”号船舱内,攥着螺丝刀拧着插座——休渔4个月,这个不起眼的插座受潮松了。他抬头时,眼里满是对好收成的期待。
今年是张振出海的第10个年头。天刚蒙蒙亮,他就扛着捆好的渔网、备好的淡水登上渔船。“以前开海得等船靠岸了才有人来问,今年不一样,早早就有收购商订了货,‘你捞多少我要多少’,心里踏实!”他一边检查渔网,一边跟记者唠着。
12时整,开渔令准时响起,张振麻利地收起工具,跳上驾驶舱。伴随着一阵轰鸣的马达声,“鲁烟渔70045”号随百余艘渔船依次驶离码头,朝着远方的捕捞区疾驰而去。
接近下午2点,第一批渔获回到码头——青灰色的梭子蟹在网兜里张着螯,通体透亮的皮皮虾蹦跳着,溅起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咸鲜。“开了半小时抵达10海里外的捕捞区,梭子蟹、皮皮虾都很肥。”张振把渔获装进沥水筐,“今天就捞了40分钟,够卖了!”
还没等张振把筐装上小推车,收购商就迎了上去,翻看了一下就竖起大拇指:“这品质,没的说!”
称重、记账,不到20分钟,几筐渔获就被搬上了货车。“比去年卖得还快!”张振擦了擦额头的汗,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开心。
渔船渐次返航靠岸,码头边已站满了人。
烟台百纳餐饮有限公司澜小宴餐厅主厨周正浩踮着脚朝海面望,视线紧紧跟着归来的渔船。“我在这儿等两艘渔船回来,这两艘船的货我包了6年了,靠谱!”他估摸着,今晚的点菜肯定少不了椒盐皮皮虾、姜汁皮皮虾,“‘头茬’海鲜最鲜,今晚客人就等着尝这口鲜呐。”
码头的另一侧,来自淄博的游客鲁梅梅正拿着手机跟快递员对接:“帮我把梭子蟹包装好,我要寄回淄博,给家人尝尝‘头茬’梭子蟹。”她身边,上海游客王女士正跟渔民打听就近的餐馆:“第一次来烟台开海,想尝尝刚捞上来的梭子蟹,现做现吃才鲜!”
“我2020年从海上‘退休’,每年开海都来这儿看看。”渔船驶出码头时,65岁的老渔民韩建民站在岸边满是感慨,“现在的渔船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有北斗定位,出港、返港都能线上报备,在哪片海捕捞都能看着,踏实多了。”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