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快看,这甲骨文里的‘日’字,是不是特像刚升起来的太阳?”近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的仓颉汉字艺术馆内,讲解员指尖轻点玻璃展柜,一群研学少年仰着小脸,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馆外,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笑意舒展:“这座馆开馆至今客流已破十万人次,每年稳稳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这座拔地而起的文化地标,正是寿光市“党建引领·强村共富”行动孕育的硕果之一。

洛城街道屯田西村仓颉汉字艺术馆

近年来,作为全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将“党建引领·共富乡村”作为县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通过“揭榜亮诺增活力”“跨村联建聚合力”“项目富村真助力”三项行动,让村里自己挣钱的本事越来越强。去年寿光市167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15个村过千万元。

以前,有些村干部就等着上面给政策、拖着不干事,村里想挣钱也没门路。针对这种情况,寿光市以“揭榜亮诺”点燃了各村比拼的劲头。县级层面发起成立500万元的“强村共富发展基金”,对集体增收明显的好项目兑现物质奖励,形成干好有奔头、增收有甜头的鲜明导向。镇村干部们围绕集体增收想办法、动脑筋,争相拿出“施工图”,“不比基础比突破,不比条件比作为”的号角响彻田野。

圣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范涛站在项目展板前,自豪地说:“榜单一出来,西关、崔家等23个村项目落地生金,东付、东郭这5个村增收直逼4800万元大关。”大家跟着学、比着干,找路子、想法子,集体增收潜力不断释放。2024年寿光市262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集体收入增幅突破20%。

为打破单打独斗的孤岛困局,寿光市以“跨村联建”为指挥棒,奏响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服务联享的“四联”协奏曲,拆除了阻隔发展的无形篱笆墙。

上口镇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区

走进寿光市上口镇春和景明共富园区,1500亩土地上,98座银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智能灌溉系统喷洒的水雾里,折射出七彩光晕。种植户刘大姐蹲在番茄垄间,指尖划过手机屏幕:“棚里的温度湿度随时能看,通风补光按一下就能办。”谁能想到,这片现代化的蔬菜基地,曾是五个村庄零散的边角地?通过拆旧建新与统一管理,碎片土地涅槃重生。截至目前,寿光市通过组织联建推动产业联手,整合流转土地1.6万亩,建成19个共富蔬菜园区、1400余座智慧大棚。蔬菜产业的智慧化升级,为64个联建村带来年均超10万元的稳定收益,科技发展真正成为村庄致富的好帮手。

纪台镇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

曾经扶持资金像是“撒胡椒面”,零零散散效用不佳。寿光市将分散资金整合成强劲资本金,撬动市场化运作,实现从“输血救济”到“造血生肌”的根本性蜕变。纪台镇党委书记潘乐强在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内,向参观者揭示其中门道:“27个村的扶持资金在此汇聚,由专业共富公司统一运营,确保村集体每年稳稳拿到8%以上的分红。”

5年来,寿光市累计争取8650万元扶持资金,投资入股18个优质共富项目,为173个经济薄弱村锻造出一本永不透支的“定期存折”,村均年增收超4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强村共富发展基金’,让干得好的书记有奔头、优质项目尝甜头!”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科介绍。(桑德春 付守磊)

编辑:唐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