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积极构建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4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34.78万吨,同比增长3.3%;实现产值约96亿元,增长5.1%,在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占比超过50%,在全市渔业产值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海胆是一种药食兼优的海珍品,素有“海洋软黄金”之称,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在海参、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鱼等传统优势品种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新区渔业人将目光投向了养殖效益可观的海胆新品种——紫海胆,积极探索养殖新品种、新模式。

前期,区海洋发展局带领区渔业协会及重点渔业企业代表奔赴大连,深度调研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壮元海生态苗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海胆种质资源管理、生态养殖模式及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学习。并专门拜访大连海洋大学海胆研究团队,围绕种质资源开发、生态养殖体系、病害防控技术等重点领域取经问道。

4月25日,青岛金沙滩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在海洋牧场区域投放10万枚紫海胆苗种,开展网箱和吊笼养殖实践探索,构建起立体化养殖矩阵。青岛灵山海域生态海产有限公司和青岛大栏石海洋牧业有限公司则瞄准工厂化养殖这一新模式,计划于5月初引进紫海胆苗种开展养殖工作,力求突破传统养殖时空限制,实现海胆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山东青岛渔业的重点板块,一直以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著称。从西海岸游向百姓餐桌的大菱鲆、海参、三疣梭子蟹、三文鱼等经济水产类,已为人所熟知。海胆在新区的示范推广,将对新区海洋产业带来积极影响,不仅能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将带动加工、贸易和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下一步,新区将以系统思维谋划海胆经济新图景,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开展大面积养殖推广工作,在巩固筏式养殖、底播增殖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海胆+海参+藻类”等生态养殖新模式,开发海洋牧场生物防控新功能,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助推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海洋局)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