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泰安营商环境 优质营商环境如何炼成?
泰安以“有解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刀阔斧进行流程再造
近日,在泰安仪阳通用机场项目现场,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为项目送上“绿卡”联系卡和定制服务手册,并耐心讲解各项手续办理流程。
未来产业,重在抢先布局,离不开精准服务。为全力保障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项目建设,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先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项目纳入“绿卡”保障范围。
作为促进泰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泰安仪阳通用机场建成后将发挥重要作用。泰安主动帮助企业梳理审批事项清单、定制个性化流程图,帮助项目顺利完成前期立项、空域使用等审批手续。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生产力。从成立山东省第一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到打造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再到创新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绿卡”制度……近年来,泰安市以“有解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大刀阔斧进行流程再造,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与泰安携手,共同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泰安高位谋划、顶格推进,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外出招商,发起高质量招商引资新攻势,一趟又一趟赴企业洽谈,推介泰安投资环境,推进项目洽谈落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次出访活动下来,泰安取得的合作成果颇丰。中电建2×3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英视睿达卫星产业研发运营基地项目……一大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成为泰安这片发展沃土上新的“座上宾”。
把项目引进来,更要让项目留得住、发展好。为做好招商引资的“万全之策”,泰安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全力保障签约项目落地开工。
科技创新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动力。自2023年起,泰安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将突破产业共性难关的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采取“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新型项目遴选组织方式,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51项,带动开发新产品64个。针对重点产业链技术瓶颈,泰安市深化实施“百名专家泰安行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支持专家带技术、带成果来泰安“把脉问诊”解难题,组织企业到高校院所“按图索骥”找资源,累计解决技术难题320项、转化科技成果213项。
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好的人才环境。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让“人才第一资源”释放活力,泰安市制定实施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助推新泰安建设的十条措施》和47个实施细则,着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围绕深化校地合作、加快区域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泰安出台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校地联合科研攻关、平台载体共建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全力支持驻泰高校发展壮大。
金融“活水”助力企业拔节生长。泰安坚持财政、金融同向发力,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做大供应链金融规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开展数字金融惠企、企业上市提质等行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和资本招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合成生物等产业发展。目前,泰安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1家企业在交易所审核,2家企业在山东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数据是泰安营商环境优化推进工作成果的最好展示: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59.5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8.9%。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0家、69家、61家、115家、598家。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如今的泰安,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音。(王洪涛 曹儒峰)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