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4月20日消息(记者程立龙 实习记者杜馨语)4月19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太平西瓜种植基地。高温棚内藤秧上悬挂的绿皮西瓜已进入成熟期,村民正忙着采摘头茬果实。“我们出售的西瓜都有专属的溯源编码,根据这个编码,可以精确查找到是哪一天、哪一户生产的。”起步区太平街道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孙连勇介绍,“这样如果消费者买到不好的西瓜,都能够及时、妥善处理。”
工作人员介绍西瓜追溯编码的含义(央广网发 杜馨语 摄)
工作人员正在给西瓜喷码(央广网发 杜馨语摄)
孙连勇告诉记者,太平街道年产西瓜约14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现场实测显示,西瓜甜度达13.5—13.7,瓜形周正,瓜皮薄,色鲜。该品种具有上市早、供应期长的特点,通过高温棚、拱棚和露地种植的交替模式,实现从三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持续供应。
皮薄、色鲜、味甜的太平宝西瓜(央广网发 杜馨语 摄)
据了解,作为国家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太平街道依托黄河水渗透形成的优质地下水和徒骇河沿岸肥沃土壤,配合有机肥施用,为西瓜种植提供天然优势。在传承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瓜农将露天种植经验移创新植到棚栽领域,形成特色栽培体系。自2012年建立试验基地以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持续开展品种改良,培育出皮薄脆甜的礼品手剥瓜,并推出“伴春甜”新品牌。
不同品种的太平宝西瓜(央广网发 杜馨语 摄)
为进行“太平宝”品牌建设,太平街道连续五年举办西瓜文化旅游季,吸引周边数万人旅游采摘。此外,东梁村等种植大村与京东、抖音建立常态化合作,同时通过社区直销覆盖100余个居民区。街道还建成集育苗、种植、展示于一体的瓜菜示范园,推动产业专业化发展。
太平街道还通过跨村联建探索增产路径。通过成立“骇河甜源”联合党委,太平街道整合18个行政村资源,建立专业人才库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形成2万余个瓜菜大棚的规模效应。
自2018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太平宝”西瓜带动太平街道获“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引擎。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