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宁11月21日消息(记者程立龙)在日前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山东济宁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之春(央广网发 张六一摄)

济宁湿地类型多样,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交织成网,目前已创建湿地乡镇32个、湿地村居56个、小微湿地124个,每年吸引着上百万只候鸟迁徙至此栖息繁衍。

太白湖湿地(央广网发 苏健摄)

如果要选出济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湿地,不少人都会把目光投向国家级湿地公园——山东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刘象印已经在微山湖边上生活了40多年,对于微山湖的变化,他最有发言权:“以前,在微山湖的一些水域,水的颜色像酱油汤,岸边漂浮着白色的泡沫,湖面上还经常出现死鱼。”

百里荷香微山湖(央广网发 张翔摄)

刘象印所说的微山湖“学名”叫南四湖,位于济宁市西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湖组成,是中国大型淡水湖泊之一。

早些年,汇入南四湖的53条河流上,分布着4000多个排污点,不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排入湖,使得南四湖几年间就变成了“酱油湖”。

湿地舞者(央广网发 刘均峰摄)

2003年开始,南四湖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和调水通道。济宁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关停微山县近30家煤炭、焦化等规模以上企业。铁腕治污倒逼沿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使得南四湖的水质有了很大改善。如今的南四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湿地。

太白湖精灵(央广网发 李强摄)

2018年10月,济宁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湿地植被重建、生态补水、退池还湖等湿地生态修复方式,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自2018年至今,共修复湿地近1.5万公顷,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湿地率达13.62%,湿地保护率达77.38%,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一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24处,成为全省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生态湿地,旅游天堂(央广网发 沈波摄)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济宁的鸟儿越来越多了。其中,震旦鸦雀和青头潜鸭在济宁筑巢安家,已经成为济宁市的明星物种。震旦鸦雀,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中国特有物种;青头潜鸭是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1500只左右,在南四湖记录到的越冬种群就达到130只。诸如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物种“回归”济宁,是对济宁湿地保护工作的极大鼓舞,更是济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见证。

绿洲(央广网发 种晓靖摄)

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24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以及犹如“明珠”般点缀在主城区周边的城市湿地,让济宁的湿地禀赋得以充分发挥,描绘了一幅“城映水中、水绕城走、河湖掩映”的城市与湿地交融共生的生态画卷。

编辑:唐磊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