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守正创新打造高水平医院新文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一座具有135年悠久历史的医院。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和医院特点的文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固本强基,擦亮公立医院精神底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党内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医院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行稳致远。从1951年第一个党小组建立至今,医院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11个党总支、119个党支部、196个党小组和3477名党员。

公立医院的廉洁底线与公益属性是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清风齐鲁”廉政建设品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建设;以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目标,持续开展援疆援藏、对口帮扶、健康扶贫、边区义诊等公益行动,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文化根脉,源于儒家文化的仁爱理念、现代医学的科学思维与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20世纪30年代镌刻于医院奠基石上的“博施济众”四字,将仁爱精神深植于齐鲁医者血脉;众多开创性研究成果见证了一代代齐鲁医者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战争年代走出的魏一斋、金茂岳等齐鲁前辈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展现了齐鲁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些珍藏于院史馆“广智院”的展品,默默地向世人传递着齐鲁医学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力量。

医院系统梳理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时期形成的价值传统,通过院史编研、仪式教育、环境营造等多种途径,引导全院职工深刻理解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医院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筑牢了医院发展的思想根基。

开拓创新,探索健康发展时代路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实践中凝聚共识: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医院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在内容、载体、机制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医院将文化建设全面融入医院发展战略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范畴,建立文化委员会议事制度,推动文化建设与医疗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思想协同、制度协同、文化协同的良好局面。

医院通过优化绩效管理、完善职业发展体系、营造“家”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使命感与获得感,实现文化引领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医院在智慧医疗、应急救援、学科交叉等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医院实现硬核发展。

医院积极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构建了覆盖报、网、端、微、屏、书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通过文化市集、文创产品、微电影等载体和形式,让百年院史“活”起来、文化体验“潮”起来,实现文化传播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的转变,不断提升医院文化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

医院将文化自信融入典型选树和日常行为引导,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系统化开展先进选树、打造“一科一品”文化品牌等活动,让医院文化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人物事迹与科室风貌,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在守正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彰显百年底蕴、富有时代精神、引领行业风尚的高水平医院新文化。这既体现了方向上的坚定、底线上的坚守、初心上的执着,也彰显了表达上的革新、战略上的协同、人心上的凝聚。

(作者 陈鑫 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