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东营9月19日消息(记者程立龙 见习记者郑芷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山东省滨海公安局,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胜利油田横跨区域多、涉及地域广,生产运行设备暴露在野外,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
近年来,滨海公安局牢记保障国家石油能源安全职责使命,与油地各方加强协同共治,坚持向科技要警力,有力保障了油区长治久安。近三年来,滨海公安局共破获涉油刑事案件现案1410起,打掉涉油犯罪团伙103个,抓获涉油犯罪嫌疑人近千名,实现油区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
精研电子物证 采信率100%
在山东省滨海公安局,有一个山东省首个被公安部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电子物证重点实验室——巩方志电子物证实验室。
巩方志和同事一起在海量数据中寻找线索(央广网见习记者 郑芷南 摄)
巩方志和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实验室里分析电子设备和海量的数据。“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侦破案件中,电子物证也越来越重要。”巩方志现在是山东省滨海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他告诉记者,他2008年毕业于山东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13年初,他在参加完山东省公安厅的电子物证技术培训工作后开始从事电子物证的鉴定工作。
近年来,巩方志共检验鉴定各类检材3000余份,采信率100%。2019年11月,“巩方志电子物证工作室”被公安部正式认定。
2022年7月,滨海公安局辖区某油区发生一起油井井口盗油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引发明火,巩方志以现场一部烧毁严重的手机为突破口,最终成功提取到关键证据,不仅据此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还顺线深挖出一个盗油团伙。
今年6月底,巩方志带领刑侦技术民警奔赴福建,为即将收网的一起重大案件提供技术支持。该案涉案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很强,以网络为载体实施犯罪活动,取证难度非常大。巩方志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对涉案工具采取技术反制,仅用40分钟便成功锁定数据,获取了重大战果。随后,他又检验涉案手机30余部、电脑10余台,从20TB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了涉案证据。
电子物证鉴定,是滨海市公安局科技赋能“战斗力”的缩影。“向科技要警力”,也成为了近年来滨海市公安局工作的重点。
科技赋能守护能源安全
胜利油田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由于原油的特殊性,涉油违法犯罪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我们着力构建多维度侦查体系,探索实施多元化技战法,积极探索实施‘人力+ 技术’‘人力+网上’‘人力+无人机’等工作路径,有效提升了打击涉油犯罪新质战斗力,让涉油犯罪无处遁形。”滨海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杨帆介绍。
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作为我国首个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这里承载着1.4亿吨地质储量的厚重期待,技术可采储量1135.99万吨。滨海公安局滨西分局纯梁派出所辖区樊页平1井组等开发区域是示范区的核心产区。
核心产区开发范围广、涉及油田企业多,油地交织、工农交错,人员流动复杂,治安保卫任务繁重。面对严峻治安形势和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纯梁派出所会同页岩油生产单位,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控、高空智能巡检,根据平台发出的预谋作案等预警信息,派出所、生产单位、护卫部门第一时间联动处置。将科技手段运用到警务工作中以来,发现治安、生产问题准确位置时间由原来2小时缩短至20分钟以内,预警处置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有效制止盗窃页岩油案件6起,消除治安隐患13处,涉页岩油案同比下降78%。
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
宏安派出所是滨海公安局18个油区派出所之一,辖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年产原油200余万吨,约占胜利油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辖区防控点多、线长、面广,为破解人防力量紧张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滨海公安局主导油田开发了“油区全息智能防控平台”。
在滨海公安局滨北分局宏安派出所综合调度室的“油区智能全息感知智能防控平台”上记者看到,在民警的操作下10台无人机每隔25分钟对辖区油区进行不间断高空巡逻,民警通过无人机传输的画面,重点盯控油区内的可疑出租院落、废弃房屋、人员及车辆。
民警在油区不间断巡逻(央广网发 山东省公安厅供图)
滨北公安分局局长毕勇告诉记者,今年7月,民警通过无人机高空巡线,利用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热成像等传感工具,监测到一处封闭院落内有偏离输油管道的分支“热源”,警方据此一举抓获14名利用院落掩护实施打孔盗油的犯罪嫌疑人。
油区要素AI智能识别、输油管线压力智能分析、无人机智能飞行巡检……近年来,滨海公安局强化油区智能防控体系建设,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控、高空智能巡检,根据平台发出的预谋作案等预警信息,公安机关、生产单位、护卫部门第一时间实现联动处置,实现了“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为快侦快破涉油案件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