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7月7日消息(记者程立龙 实习记者郑骏宇)太阳能驱动“黑灯工厂”全速运转,小麦从育种到深加工实现全程零废弃,化工废弃物在先进工艺中实现资源重生……在山东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进程中,青年力量正成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引擎。

7月1日至4日,“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走进济南、滨州、东营三地,深入探访多家民营企业,解码青年人才如何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加速成型。

一幅幅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发展的生动画卷,成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

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绿色攻坚

在产业链上游,一场由青年主导的技术革命正打破国际垄断,夯实绿色根基。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工厂生产现场(央广网发 郑骏宇 摄)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键带领团队,向柴油车尾气处理的“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面对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碳化硅DPF(柴油车颗粒过滤器)技术,他们从原材料选择、配方技术、成型技术、烧结技术、后处理技术和装备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高性能蜂窝陶瓷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这一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六柴油车装上了高性能的“中国芯”,为减少移动源污染、助力“双碳”目标贡献了青春智慧。

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青年团队在张帅带领下,攻克“超大型海上18MW风机主轴铸造技术”。其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等技术指标方面均超过了国内水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提供自主可控的装备支撑,加速清洁能源替代进程。

“黑灯工厂”内景(央广网发 郑骏宇 摄)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180℃高温热泵蒸汽系统,节能率突破40%。该技术已应用于酿酒、化工等高耗能领域,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其建设的全球首座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黑灯工厂”,通过智能控制实现零碳排放生产,成为工业热力系统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

从尾气净化到深海捕风,再到工业热能替代,青年科研人员瞄准产业绿色转型的“硬骨头”与“卡脖子”环节,以创新打破技术壁垒,这是青春智慧对国家“双碳”战略最前沿、最硬核的响应。

农业与工业的资源重生

从田间到车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正在青年的创新实践中成为现实。

育种、养殖、加工等全流程实时监控(央广网发 郑骏宇 摄)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食品”)构建了全国最长的小麦全产业链闭环,青年育种专家李恒钊培育的12个优质麦种在270万亩农田扎根,副产物深度开发成谷朊粉、特级酒精;青年科研骨干刘通通创新“小麦麸皮高值化技术”,将麸皮转化为高端膳食纤维,价值提升10倍。

中裕食品带动了35万农户增收5.1亿元,获评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并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

山东友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泰科技”) 的青年团队,聚焦于工业领域的资源循环与污染治理,将环保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他们成功实施的 “三泥资源化清洁生产项目” 和 “VOCs治理项目” ,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三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置成本高、环保压力大。友泰科技的青年技术骨干们勇于攻坚,创新性地将“三泥”引入生产装置,代替部分蒸汽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无害化处理了危险废物,解决了环保难题,更显著节省了蒸汽和新鲜水用量,降低了管网压力波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一粒小麦、一滴污水,看似微不足道,但又关乎人类的生存之道。小麦丰收、污水无害化处理,是山东青年以青春智慧加速推进资源利用,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真实写照。

数智协同驱动的低碳未来

在华泰集团,一场由数据驱动的绿色革命正在造纸这一传统高耗能行业上演。

“产业大脑”展示造纸流程智能管控(央广网发 郑骏宇 摄)

信息化管理中心工程师黄鹏,扎根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线,积极探索“产业+智能化+数据+大模型+产业大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他自主研发“5G造纸工业云平台”,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打造了山东造纸行业首个重点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创了全国造纸行业全产业链资金链集中管控平台先河。

华泰集团构建的造纸“产业大脑”,已在多家公司落地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黄鹏团队的努力成效显著,年节约采购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标杆。

AI定制环保包装(央广网发 郑骏宇 摄)

在济南,世纪开元智印互联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将智能化基因深度融入传统印刷业。数据分析研发部经理李龙,率领青年技术团队,从零构建数据分析研发体系,将AI技术注入印刷业的血脉。他们引入大语言模型革新智能客服系统,部分品类产品智能客服销售率达50%;迭代升级智能设计系统,2024年辅助完成超82万个订单,节省设计费超500万元。

该公司国内营销中心营销总监牛猛带领的团队,则聚焦于用包装“讲故事”,为200万中小商家提供基于场景的环保包装解决方案,年供应定制纸杯超20亿只,用市场力量推动绿色包装理念普及。

这些生动的实践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青春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着山东产业发展的底色。

在齐鲁大地上,这支青春“绿”动的主力军,正以其智慧和汗水,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答卷。他们的探索与成就,不仅塑造着今天,更定义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可能。

编辑:唐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