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3月8日消息(记者李舜)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国人大代表、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经营党支部书记兼规划发展部副主任、济南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栾俊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履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存在产业工人队伍的创新成果数量很多,但转化率不高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供需对接不上,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成果一般只在企业内部小范围落地。希望能通过更完善的机制和保障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创新积极性。”栾俊说。
全国人大代表栾俊(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栾俊建议,完善职工创新机制、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搭建行业级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以成果应用带动基层面向需求应用开展创新。通过汇集发布相关行业优秀创新成果,引导相关企业广泛参与并收集应用需求。健全成果转化孵化机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确保发布的优秀成果有市场需求,同时依靠市场化专业化营销力量,帮助优秀成果迭代升级并扩大应用,依靠市场资本力量,帮助优秀创意孵化为优秀成果。加强成果转化正向激励,持续激发职工创新活力潜力。推动各级企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让参与转化职工创新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和报酬,合法合规享受创新收益。
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栾俊认为,当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调整,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隐形冠军”等,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只有为工人谋取真正的利益,才能更好发挥产业工人在行业中的价值和潜力。”栾俊说。
编辑:刘佳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