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二批省级美丽海湾典型案例名单,威海五垒岛湾、烟台四十里湾、威海洋村口湾区、日照石臼湾、潍坊滨海旅游度假区湾区、烟台龙口岸段、滨州无棣县贝壳堤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治理单元、滨州沾化区中部治理单元等8处上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烟台四十里湾。
四十里湾位于烟台市区,西起东炮台,东至养马岛,横跨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高新区、牟平区四区,岸线长度50.92公里,湾区面积198.86平方公里。湾内山海相拥,遍布鱼鸟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多处河口湿地,拥有渔人码头和养马岛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陆海统筹、协同治污
构建“水清滩净”清洁海湾
一是持续开展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四十里湾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循环利用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湾内无明显垃圾带分布,海湾垃圾盖度为0.088‰,海湾洁净状况为清洁。二是推进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先后实施湾内6条入海河流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百日清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专项行动,所有河流均达到国家、省水质控制要求,国控入海河流(辛安河)连续五年达到Ⅲ类标准,海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满足100%。三是强化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烟台市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地区,创新形成“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并多次受邀参加生态环境部专题培训,交流分享经验做法。湾区内27个入海排污口均完成排查整治,整治达标率为100%。四是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深远海养殖及立体养殖转化,“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是亚洲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深远海养殖渔场,获评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和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试点项目,构建海洋牧场“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发展新格局。
多措并举、护海养海
打造“渔鸥翔集”生态海湾
一是严格海洋空间资源管控。严格落实国家围填海管控政策,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审查,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海填海项目审批,形成节约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空间格局。二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投资14.6亿元,开展鱼鸟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多项综合整治项目,先后建设山东牟平沁水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辛安河省级湿地公园等4处河口湿地,海湾内滨海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恢复,湿地面积较2020年保持稳定。实施逛荡河口以西部分岸线整治修复、虞美人广场岸线整治修复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修复岸线1.479千米,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3.2%,自然岸线增长率为9.58%。三是着力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连续多年举办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湾内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物种数量较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27.42%、82.05%、10.45%。湾内记录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易危物种4种,较2020年分别增长200%、900%、33.3%。沁水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翘鼻麻鸭和白腰杓鹬主要的越冬栖息地。
综合施治、共融共生
营造“人海和谐”幸福海湾
高点谋划、系统推进,做好美丽海湾建设顶层设计。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陆续出台《美丽烟台建设战略规划》《烟台市美丽海湾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分区分批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全覆盖;出台《关于理顺滨海一带管理运营体制打造仙境海岸的实施意见》,推进四十里湾系统规划、统一建设、融合发展,整体提升湾区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亲海怡人滨海空间,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公众亲海环境。四十里湾海水水质常年保持优良,适宜开展游泳、戏水、观光等滨海休闲娱乐活动。结合海湾山水林海岛滩等特色自然资源,高标准打造海水浴场、东炮台、栈桥、虞美人广场、黄海明珠广场、渔人码头、红唇沙滩等公众亲海空间,湾区公众亲海岸线比例高达72.9%,群众满意度高达100%。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烟台马拉松、帆船拉力赛、沙滩音乐节、日出演唱会、“国潮臻品馆”烟台周等活动,展现“时尚、开放、热情”的海滨城市气质,每年吸引外地游客1200万人次,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综合配套,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山东环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