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黄南各地被浓浓的年味所笼罩,烹羊宰牛、炸年馍馍、置办年货……一派节前喜乐。腊月十二,同仁市多哇镇东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饲养的牦牛产下了一头人工授精的娟姗犏牛,这一消息让偏僻、闭塞的小镇瞬间热闹起来,人们从四处赶来看望“网红牛”。

走进东维村,平坦的村道上车来车往,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在牛圈门口往里瞧……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东维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才让三智。记者见到他时,他怀里抱着刚出生两天的“娟姗犏牛”,同仁市畜牧兽医站的兽医正在记录小牛犊的身体数据。才让三智略显粗糙的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容。从去年夏天起,他就多了一份期许,那就是合作社的牦牛人工授精成功受孕。此次繁育的娟姗犏牛犊体重达16公斤,雌性,体长66厘米,身高54厘米,目前状况良好。

2022年,同仁市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专家来到合作社,提出了牦牛人工授精的想法。这一大胆做法让传统、保守的牧民们大吃一惊,有的老人甚至认为这是破坏自然规律,不同意牦牛人工授精。才让三智作为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对牦牛人工授精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仁市畜牧兽医站专家们摸清了合作社畜群结构、适配牛数、设施化程度和区域范围等基本情况后,才让三智说服合作社成员,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配合兽医站工作人员完成了前期牛群组织、分群补饲等工作。

过去,由于缺乏良种选育概念,各家各户粗放散养,导致牦牛近亲繁殖,体型瘦弱,死亡率高。

近年来,同仁市紧扣厅(局)州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有利契机,把畜种改良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在抓好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四川省红原县发展娟姗牛养殖经验,实施“3545”万头犏牛建设工程,通过引进娟姗牛和开展人工授精进行犏牛繁育工作,提升全市犏牛基数,做强万头犏牛产业,聚力打造“中国犏牛之乡”品牌。截至2023年12月,完成48个犏牛繁育养殖基地(合作社),完成牦牛人工授精1142头,培养专业技术骨干28名。

京德才让是同仁市牦牛人工授精28名专业技术人员之一。说起娟姗犏牛,京德才让的“话匣子”瞬间就打开了。他告诉记者,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以来,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多次技术培训,还赴甘肃、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通过技术实操,掌握了药物注射、发情鉴定、消毒、输精、复配等技术要领,成了村里的“土专家”,他们合作社的娟姗犏牛的繁殖率、成活率都有所提高。

据同仁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李加斗拉介绍,该项目筛选了进口奶牛娟姗牛作为父本与同仁当地母牦牛进行种间杂交,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合理地选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开展良种娟姗犏牛繁育,提高犏牛品种质量,同时提高全市犏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生产效益。

娟姗犏雌牛比传统的犏牛体型大,产奶量也是牦牛的3倍多。牦牛日产奶量1.5公斤,娟犏雌牛日产奶量5公斤。娟姗奶的优点是乳质浓厚,乳脂率达5%,优质乳蛋白含量达3.8%以上。适于制作鲜奶、曲拉、酥油等产品。

远观东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蓝白相间的牦牛养殖大棚整齐划一,才让三智和社员正在打水。“这可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大功臣啊,要好好照料小牛犊。”才让三智走进牛棚,驱赶牛棚里的待产牦牛饮水。

才让三智说,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树立了“自己致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才算真的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犏牛基地+牧户”的模式和夏秋放牧、冬春补饲的方式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21年,合作社“吒奔善”良种牦牛商标注册成功;2022年村集体产业收益达44万元,分红30万元。2023年,同仁市拨付146万元用于打造东维村犏牛养殖基地,在合作社实施同仁市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项目,筛选了163头母牦牛,用娟姗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预计年度产活娟姗犏牛150头,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娟姗牛繁殖成活率,合作社社员每天8点30分就得为待产牦牛准备饲草。不仅如此,市兽医站为每一头娟姗牛犊编了身份牌,定期做体检。“最近几天我有的忙了,合作社的牦牛会陆续进入产犊期,到时候来我们合作社看犏牛犊的人只会多不会少。”京德才让打趣道。

“我们准备今年增加牦牛人工授精数量,推动娟姗犏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鲜奶、奶制品、犊牛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谈起对未来的规划,才让三智信心满满。(黄南报 马芝芬 供稿)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