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6日消息(张海东)日前,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揭晓,青海省气象局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本底台”)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1994年9月17日,在高耸入云的青海瓦里关山山顶,本底台拔地而起。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目前32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全球海拔最高、欧亚内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

本底台建站至今,一代又一代青海气象人扎根于此,与缺氧抗衡,与孤独为伍,与寂寞为伴,寒来暑往,日月交替,实时观测陆地大气本底变化,凭借着不间断观测积累的海量数据,成功绘就反映欧亚大陆腹地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

青海省气象局总工程师伏洋告诉记者,“瓦里关曲线”是指用本底台观测资料绘制并每年更新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本底台近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成为证明全球气候变化、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依据。

本底台经过30年的不断积累与发展,该观象台实现了温室气体、卤代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放射性物质、黑碳、降水化学和大气物理等30个项目、60多个要素的全天候高密度观测,每天产生6万余个数据,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大气成分本底的观测技术体系和技术系统。

海拔3816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含氧率仅为67%、常年刺骨的寒风…… 对于大气成分本底浓度观测来说,瓦里关山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对于常年工作在这里的人来讲,却是时刻在经历着生理极限挑战。

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本底台负责轮值的观测员几乎与世隔绝,每日除了穿梭在各类精细复杂的监测仪器之间忙忙碌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茫茫草原。近年来,由于人员调整,常年在山顶轮值的人员增加至8人。这8名观测员通常两两一组,实行两人24小时、10天为一周期轮值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评价:“监测人员终年坚守在这山巅,耐得住艰辛和孤寂,他们进行气象观测,一丝不苟,使中国对大气研究的贡献享誉全球。在这里,我们见证了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本色,找到了科学精神的当代基准。”

检查仪器、记录数据、更换采样膜、采集大气样本……简单枯燥却极为重要的工作,是每个观测员生活的主旋律,每天至少8次不间断监测记录分析,每天在监测仪器间奔波穿梭至少16公里,每天生成6万余组监测数据……近30年来,这些点滴积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本底台科技人员还立足温室气体监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质量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形成了观测运行保障、标校溯源、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分析等业务体系,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观测报告提供支撑。

多年来,本底台先后获得科技部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协周光召基金奖(集体)、“中国力量”年度人物(团队)、青海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并入选科技部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中国气象局首批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和“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基地等,涌现出科技部“最美科技人员”王剑琼、省级三八红旗手标兵李红梅等先进科技工作者,展现了当代青年立足本职、积极创新、无私奉献的良好风采和精神面貌。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