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4月27日消息(记者张海东)4月27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在青海省科技馆举办了以“完善保护体系 护佑候鸟迁飞”为主题的青海省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截至目前青海省分布有鸟类22目73科532种。

海东市互助县境内的野生环颈雉(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启动仪式上,国家林草局驻西安专员办(濒管办)副专员潘自力强调,当前已进入候鸟迁徙季节,各级林草部门要深刻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大意义,要宣传好贯彻好《野生动物保护法》,要进一步强化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保护修复,开展好“清风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西宁市境内的野鸭幼鸟(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省林草局田剑总工程师指出,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截至目前,全省分布有鸟类22目73科532种,迁徙候鸟380种,较2018年增加了1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新增了东方白鹳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81种增加至89种。2022年以来,我省持续开展了黑颈鹤、白马鸡、黄喉雉鹑等鸟类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和迁徙跟踪研究,黑颈鹤由10年前1200多只增加到2600多只、白马鸡1万只增加到1.9万只,黄喉雉鹑1500多只,大天鹅1400多只,2023年秋季迁徙水鸟12万只、越冬水鸟2.1万多只。系统掌握了白尾海雕、黑颈鹤、大天鹅、红喉歌鸲等多种候鸟迁徙路线、越冬和繁殖区域。时隔40多年再次记录到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

海西州乌兰县境内的野生黑颈鹤(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2023年向社会公布了22处候鸟重要迁徙通道保护范围和17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21个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清风”“网盾”“鸟类保护专项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举办了首届青藏高原国际观鸟节、候鸟护飞公益活动。爱鸟周已成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实践。

启动仪式上,青海省林草局向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和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两支志愿队授予“青海省迁徙鸟类护飞行动志愿队”旗帜。青海大学学生宣读爱鸟周倡议书。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者,保护鸟类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青海省以“爱鸟周”宣传活动为契机,在全省掀起爱鸟护鸟热潮,持续开展好“清风行动2024”专项打击行动,不断强化鸟类保护,保障候鸟迁徙通道安全,一起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绘就美丽中国“青海样板”新画卷。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