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20日消息(记者张海东)5月19日晚,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内灯光璀璨,人流如潮,众多当地群众和游客聚集到这里,一睹湟源排灯的风采,共游览丹噶尔古城品河湟美味。当晚,“唐蕃古道·日月湟源”2023年湟源县排灯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入夜的丹噶尔古城内游人如织(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成为带有底座而形态图案各异的牌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湟源排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湟源排灯河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人们一睹湟源排灯风采(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据了解,湟源县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宗旨举办本次文化旅游节,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办节原则,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展示艺术发展成果,讲好湟源故事,将活动办成全民参与、成效显著的文旅品牌活动。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此项活动也是旅游日青海省分会场活动之一,湟源县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美食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夜色中点亮的排灯迎接着八方来客一起畅游唐蕃古道日月湟源。

排灯作品《日月情丝》(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排灯作品(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排灯作品《狮子滚绣球》(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排灯作品《喜送新娘》(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排灯作品《唐僧取经》(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古城夜色(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古城小巷里游人如织(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灯的海洋(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独具创意的“花灯”(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时光隧道(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民间传统皮影表演(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惟妙惟肖的皮影作品(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忠实的粉丝(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传统服饰表演(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古城夜色(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人杰地灵(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人民的节日(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