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306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各项知识产权法规政策,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多年来,306所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累计专利申请1664篇,授权有效专利923篇,一批批奋战在航天材料一线的干部职工用辛勤和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

建章立制,为知识产权工作保驾护航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是306所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做大做强的保证。为规范306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科技成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该所不断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014年,306所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由所长任组长,主管所领导任副组长。下设306所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2018年,306所重新修订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规定》,作为全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依据。

2020年,306所颁布实施了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306所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以“依法保护、激励创新、有效运用、适时转移”作为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针,指导全所知识产权工作。2020年12月,306所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标志着306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与成熟。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清晰,为306所开展好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

聚焦平台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智力沃土

2016年,306所率先突破传统科技管理模式,打造了新的专业技术管理体系——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即所级创新中心、部门级创新工作室、个人级创新团队。

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来,306所自主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支撑了2个创新中心、15个创新工作室、57个创新团队开展前沿探索类技术研究与攻关,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专业方向知识产权策划与布局,累计申请专利3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篇。三级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有效带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近6年306所新获得授权的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近70%。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智力沃土,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也支撑和驱动了专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设立专项奖励,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高效开展

306所设立了专项资金与预算用于支撑专利的申请、授权、维护、转移、转化等工作开展,充分尊重技术人员的职务发明,畅通技术人员专利的申请渠道;完善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将授权专利与个人技术职称评定挂钩;根据不同专利类型,分级、分档发放专利奖励;“十三五”以来,306所平均每年用于专利申请与专利权维持的费用达300万元,累计发放奖励1000余人次,广泛涉及全所技术人员。

随着306所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和激励机制的设立和完善,极大调动了职工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推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高效开展。

设立专项奖励,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高效开展

306所设立了专项资金与预算用于支撑专利的申请、授权、维护、转移、转化等工作开展,充分尊重技术人员的职务发明,畅通技术人员专利的申请渠道;完善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将授权专利与个人技术职称评定挂钩;根据不同专利类型,分级、分档发放专利奖励;“十三五”以来,306所平均每年用于专利申请与专利权维持的费用达300万元,累计发放奖励1000余人次,广泛涉及全所技术人员。

随着306所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和激励机制的设立和完善,极大调动了职工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推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高效开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知识产权工作意识

306所将知识产权相关培训纳入职工培训计划中,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集团公司、三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专利代理机构等来所进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讲座,提高职工知识产权创造的专业素养、风险防范意识、专利布局能力、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能力等。

同时,306所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多样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所内员工知识产权工作意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06所将积极响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使命号召,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为目标指引,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高质量建设,为中国航天特种材料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曹禹)

编辑:秦立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