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温程: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研究室”成员,全国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实验研究领跑者,《老师请回答》节目常驻嘉宾

金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副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系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注意力、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问题矫正与干预、生涯教育。在注意力、学习困难的研究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几年的治疗、干预经验。

内容摘要:

一、对于班上明摆着不爱学习的孩子用什么方法管理

(一)如何帮助“消极派”提升内驱力,导致的因素是什么?

“消极派”常见原因:

1.对于明摆着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一种“自尊保护”,他们不擅长学习,学不会,因此就通过逃避的方式来应对。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钟志农老师说:“学业挫败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长期处于严重的挫败感中,如果这些学生屡次尝试却无法改变现状,就可能选择逃避,这就是逃跑效应。”

2.还有的孩子可能存在“学习困难”或者“情绪问题”

①学习困难,比如在记字、写字、计算、推理等方面有一些潜在的困难,认知能力的不足又不太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学生学习不好都被老师当做是没有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不好,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或者是偏见。在我看来,有时候因果关系被倒置了。很多学生是由于学不好导致习得性无助,时间久了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这种情况就需要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各科老师需要把学生的作业拿出来一起看看,找到一些可能存在的共性困难。

②情绪问题:有些学生是有焦虑、抑郁问题,也会表现出不爱学习。

3.也有的学生是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小学低年级段,由于学的内容简单,没有养成复习、预习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再想培养就有点晚了。第二种情况是有的学生提前学了很多,课上听讲习惯不好,因为都会了,这就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等,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课上的内容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

(二)对于班上“伪装派”的学生,伪学习者,如何发现,如何激活内动力?

“伪装派”常见原因:

1.“伪装派”其实可以从“学业投入”这个概念来理解。学业投入可以分为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三种成分:行为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情感投入是学生对学校及学校中的同伴、老师的情感性的反应;认知投入包括学生对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信念和态度。

2.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伪装派”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可能以“表现型目标”为主,属于外在动机驱动;从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情感投入也比较少,或者比较消极;从行为上来看,就是老师们说到的这些现象,做些表面功夫。

3.这种类型的学生首要原因也是逃避,但是他们又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因此就会稍作掩饰。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有“胜任需求”的,想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差。

4.老师和家长们该如何识别呢?也可以参照这三方面,日常聊天的时候看看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是让家长满意还是让自己满意?从情感投入上来说,当遇到学业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吗?他们日常的学业情绪是更积极,还是更消极?从行为投入来说,他们在课堂上或者在家里面是“主动投入”多(提问、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学习的反思能力等),还是“被动投入”多(不推不动,必须靠外力才会学习;只做规定动作,能少做就少做;怎么省事怎么来)?

二、针对不同的原因,班主任该如何做?

发现之后我们老师怎么解决的方法论,面对在学校这种不写、甚至磨蹭或者糊弄事儿不认真的戏精怎么介入,需要金老师分享给我们班主任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解决之道:

1.核心原则:找准原因、长期规划、多管齐下(动机、能力、环境)

2.低效的做法:苦口婆心地劝说,从动机改变入手往往效果不持久

3.从能力提升角度来说:

①针对学习习惯不好或者长期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先从“自我效能感”提升做起,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实际上都是自尊感太低了,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做不到。给学生希望,要“贴近最近发展区”指导学生,不要把他们推入“恐慌区”,但也不要留在“舒适区”。老师们可以降低难度,留些个性化的作业,要找到这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可以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比如原来各科作业都不交,通过1个月的努力,先做到语文作业能提交80%。

②如果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硬伤,那么就需要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4.从动机角度来说:

①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给与积极的反馈,不要觉得他做的好是应该的,要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②给学生自主权

③要在价值观上有所引领(认知认知),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要让孩子们有目标感。要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很多学生是因为学的太多了,“求知欲”被破坏掉了。还有很多学生是因为不了解真实的社会,被保护的太好了,也没有动力去探索。“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孩子透过多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就像站在有许多窗户的房子中,拥有看到多个方向的能力。”

5.从环境角度来说:

①提升学生在班级里的归属感(情感投入),要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角色价值。

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编辑:果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