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为您推出《武警退役士兵担任“指挥长”,应急救援协作平台覆盖全国170多座城市》。采制:总台军事记者张建动,特约记者刘云龙、黄涛、刘朋利;播音:佳慧、宋波。

人物档案

许雷,山东聊城人,1979年9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到武警某部。服役期间,许雷苦练军事技能,多次参与执行重要安保任务,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2000年12月,许雷退役回到家乡,被安置到聊城日报社工作。2009年,许雷成立聊城市蓝天救援队,积极投身公益救援事业,多次带领救援队参与灾害救援、山野搜救、应急安全培训和大型活动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为了提升大型救援的能力和效率,许雷还发起成立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协作范围覆盖全国170多座城市。近年来,许雷相继被评为“聊城好人”“聊城市优秀退役军人”,聊城市蓝天救援队先后获得聊城市“优秀退役军人群体”“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在有着“江北水城”之称的山东聊城,几艘冲锋舟在东昌湖上劈波前行,留下一道道闪亮的银白色水线,这是聊城市蓝天救援队正在进行水域救援模拟演练的场景。救援队队长许雷今年45岁,曾服役于武警某部,凭借军人的情怀与担当,他已经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执着奋进了15个春秋。

许雷:现在回想起来,包括我的性格养成、人生观以及心中的责任与担当,都是在部队里历练出来的。我始终铭记着“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

1998年12月,19岁的许雷参军入伍,成为武警某部的一名战士。服役期间,许雷吃苦耐劳,爱军习武,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

许雷: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部队紧急集合。虽然非常苦,训练强度非常大,但是特别能锻炼人的意志力。

许雷军装照(许雷供图)

2000年12月,许雷退役回到家乡,被安置在聊城日报社工作。军人出身的许雷勇于突破创新,发起创建了小记者部,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机,组织当地小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和体验乡村劳动生活,并把国防教育融入其中,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国防意识。

许雷:我们当时为小记者部取名“小记者训练营”,我是营长,高年级学生或者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是连长,还设有排和班。学生们自我管理,集合站队,跟部队生活一样。

许雷爱好户外运动,工作之余,他经常约上好友一起骑行或者登山。在2009年的一次登山活动中,许雷偶然遇到一支搜救队在搜寻失踪人员。由于许雷对那片区域比较熟悉,他主动提出担任向导,和大家一起找到并救起一名跌落山谷的男子。这件事让许雷受到很大触动,他开始考虑也要建立一支救援队,去帮助更多的遇险者。

许雷:我当时感觉特别自豪,救了一条人命,内心很有满足感,觉得救援这件事可以去尝试。随后,我就和几个朋友、老战友说,想成立一支救援队。

许雷在聊城蓝天救援队成立十二周年盛典上(许雷供图)

说干就干。2009年,许雷果断辞掉报社的工作,并注册成立了聊城市蓝天救援队。虽然最初的救援队只有六七名队员,但大家拥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怀,很快投入训练当中,加紧提升搜救技能,随时等待使命的召唤。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许雷带领队员们紧急驰援,在地震废墟上全力展开救援。

许雷: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回来后,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反思过很多,感到救援工作只凭一腔热血,用手、铁锹去处理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及时沟通,加强了专业化的系统培训和训练。

训练中的许雷(许雷供图)

这次高原救援让许雷深深地认识到,提升救援能力、充实救援装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许雷带领队员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并购买了多种搜救装备。经费不足,许雷就省吃俭用,还卖掉了房子。经过几年的坚持,救援队的人数不断增加,逐渐覆盖到聊城市各个区县。为了避免大型救援现场救援队“扎堆”,工作重复影响救援效率的问题,从2016年起,许雷还发起成立了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实现了各个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

许雷: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的作用是在一些重大灾害现场,能够协调各救援队共同协作执行救援任务。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分别到海南、浙江、安徽、河北等26个省市,和当地的救援队伍沟通成立平台的事宜。

许雷(中)在某救援现场(许雷供图)

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成立后,许雷被推选为“指挥长”,负责各队伍之间的沟通协调。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已覆盖到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26个省份170多座城市,所参与的救援队伍人数超过8万人。2021年7月,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在救援平台的统一协调下,全国70多支队伍、800多人参与救援,各个救援队伍密切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

许雷:当时到场的有78支救援队伍,最远的是从新疆过来的,有3000多公里。我说你们别来了,他们说不行,必须得去。

应急救援经常会遇到各种险情,但每次救援,许雷都会主动承担“收队”的重任。有一次,在任务完成后收拢时,许雷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大腿痉挛,一个趔趄后仰下去,掉进2米多的深坑。

许雷:当时我掉下去的那个位置,土是松的,我身后又背着包,正好减震,如果再歪一点,我的头就撞到旁边的树了。

许雷(左一)在某救援集训中讲解救援技能(许雷供图)

这些年,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许雷和他的救援队伍,他们经历过危险时刻的生死考验,也有过救援成功后的喜极而泣。有一次,聊城市东阿县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掉进直径25厘米的垂直管道中,卡在了距离地面15米的深处。许雷带领队员们赶到现场后,根据多年的救援经验,用铁丝和三角铁制作了一个简易装备,经过1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孩子成功获救。

许雷:那个口不大,我在中间指挥,怎么提、怎么升、怎么放,救援队员一直听我的口令,慢慢地一点一点把孩子提上来了。当时一说孩子还活着,我瞬间就哭了。现在一说起这件事,我还是很激动。

许雷(右)被聘为聊城市校外辅导员(许雷供图)

聊城,被誉为“两河明珠”,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叉而过,水域救援成为聊城市蓝天救援队的训练重点。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聊城军分区的支持下,救援队定期都会组织开展游泳、冲锋舟使用等训练,许雷在救援队中实行军事化管理,把队员们锻炼成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救援尖兵。

许雷:其实有很多东西,包括队伍的纪律性和精神面貌,我都是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队员们。包括我们的理念,从2009年建队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作风。

聊城蓝天救援队进行日常体能训练(许雷供图)

近几年,在聊城军分区和东昌府区人武部的指导下,聊城市蓝天救援队中的100多名退役军人还组成应急救援连,按照规定参与年度民兵训练。身为副连长的许雷严格按照军人的标准组织训练。每当穿上那身迷彩,站在队列前下达口令时,许雷感觉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军营。

许雷被评为“聊城市优秀退役军人”(许雷供图)

退役20多年,许雷经常会梦到老部队的营区和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们,部队的优良传统也一直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展望未来,许雷说,军人的精神品质已经深深刻在骨子里,他将继续发扬军人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带领队员们提升救援能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许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能坚持15年做公益救援,归根结底还是凭借着军人的使命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心中的使命感、责任感始终不会改变。

本期《中国退役军人》专栏

作者:张建动 刘云龙 黄涛 刘朋利

责编:张建动

主编:杨鸿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山东省聊城军分区

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武部

协助采访

编辑:赵振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