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9月8日消息(记者郭东隅 通讯员丁伊雯)初秋,黑土地上丰收在望。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智慧农场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郁郁葱葱,玉米行间,一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玉米行间,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央广网发 姜雨思 摄)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姜雨思 摄)

“目前已经出了的蘑菇有平菇和鸡腿菇,其他的蘑菇大概是在九月中旬会陆陆续续出来。经过对平菇的测产,每亩产量在500到600公斤左右。“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张天雨说。

今年,农场中“米菇立体间作”模式的种植面积达到30亩,在公主岭全市推广面积超过200亩。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湾沟村的村民于洋,就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研究人员的技术帮扶下,种植了三年的食用菌。刚售卖的第一批食用菌还赶上了好行情,售卖价格比往年高出不少。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一个植物,一个食用菌。玉米的遮阴保湿与菌类喜阴喜湿相适应,二者形成互补,实现粮菌双收。同时,秸秆基质化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实现了养地、增收、变废为宝一举三得。“玉米正常收,蘑菇一亩地能收入五千多块钱,这样一年能多收1万多块钱。种蘑菇时,我们施的是有机肥,对玉米产量有一定提高。“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湾沟村六组村民于洋说。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在这种米菇立体栽培技术模式下,我们在玉米宽窄行的宽行中种植蘑菇,对玉米根系的影响是菌丝会与玉米根系进行一个互作的作用,同时会为玉米根系提供有机碳、全氮等玉米需要的营养物质,会使玉米增产大概20%。“张天雨说。

编辑:舒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