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很多种类机器设备的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设备更新潜力巨大、意义重大。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开展设备更新行动;7月,加力支持“两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随着这些政策持续推进,设备更新行动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新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24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了最新情况。

00:00/
00:00

近期,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营运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农业机械、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政策。为了让政策尽快传递到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紧印发项目申报通知,细化各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标准,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原则,优化项目申报和审核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了支持项目清单,加快下达国债资金。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说:“目前,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共支持了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住宅老旧电梯、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的4600多个项目。初步测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可以带动各类设备更新超过200万台(套),形成节能量约2500万吨标准煤/年。”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制度刚性,全链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国债资金专款专用。

刘德春说:“对于发现存在挤占、挪用、截留国债资金等严重问题的,将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并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研发生产部门,也是大量先进设备主要的使用部门。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4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对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进展,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建华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启动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都专门召开了部署会,研究细化本地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各地工信主管部门通过供需对接会、企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贯,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张建华说:“总体来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今年1-8月,全国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1.1%,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6%,增速较2023年全年分别高2.4、5.9个百分点。”

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是“两新”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截至目前,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污水处理、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及生命线工程配套设备更新等重点任务,已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此外,各地自筹资金400多亿元投入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对于具体进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说:“全国累计完成6400多座供水厂、污水处理厂、换热站、液化气充装站、垃圾处理站等设施相关设备更新;完成住宅老旧电梯、供排水设备、环卫设备、建筑施工设备、生命线工程等方面2100万套/件(计数包含整体设备中部件)设备更新;完成建筑节能改造2200万平方米。”

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重点任务绝大多数都与民生和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特别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群众意愿强烈、社会关注度高。邢海峰表示,今年计划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各地对4万多台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实施更新。

编辑:王胜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