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文俊、通讯员丘剑山、孙川)4月20日,省科技厅会同省委宣传部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2023年“创响荆楚·农业科技”媒体交流会。会上,湖北洪山实验室发布了十大代表性成果。
湖北洪山实验室于2021年2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组建,聚焦生物育种领域,是首批立项建设的湖北实验室,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以提供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为总体目标,针对农业和食品产业链的重大需求,以生物种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开展农业生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培育绿色营养优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研发绿色生产技术,发掘和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进人民健康。
此次发布的十大标志性成果包括:“解析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遗传机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的关键基因,为从头驯化创制新型作物奠定关键理论基础;“揭示水稻抗褐飞虱新机制”,发现目前抗性最好的显性抗虫基因;“搭建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桥梁”,将籼粳杂交稻育性从10-30%提高到85%;培育国内首批“米饭型全谷黑米”,富含花青素、降低升糖负荷20%;选育“高油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65”,创油菜新品种公开报道的含油量最高纪录;培育柑橘棕色晚熟新品种“宗橙”,错峰销售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培育出湖北省近30年来首个国审生猪品种“硒都黑猪”;“猪基因组育种新技术”打破对国外固相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依赖,实现育种大数据计算底盘技术国产化;在国际上首次鉴定鱼类肌间刺发生关键基因,创制出“无肌间刺武昌鱼等优异种质”;培育国审新品种“中科佳鳙1号”,平均每亩池塘增收300至400元以上。
编辑:黄晓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