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河南实施五大行动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两年后将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5月1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未来河南省将聚焦“两高四着力”,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全面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截至今年5月,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

近年来,河南省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全面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全覆盖和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87%,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362个,打造数字领航企业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94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个,接入设备产品2093万台(套),部署工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5300多个,服务企业超过15万家,构建了上下游企业“链式”转型格局;建设数字化转型示范区33个,推动560多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智能化改造、40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成效明显,2024年,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6.7%,比上年加快5.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态势强劲,2024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2%、12.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3.9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初见成效,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构筑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建设中原科技城等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全省未来产业呈现出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发展态势。

三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链群建设全面起势,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标志性突破。2024年,全省“7+28+N”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3.2%,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2.4%,先进计算、新能源汽车、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分别同比增长71.3%、46.1%、29.5%。

四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4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达到414家、51家,大力推动“小升规”,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66万家,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竞飞的发展格局。

产业园区主阵地作用已经初步形成

全省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超五成、六成、八成,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九成,主阵地、主引擎的作用已经初步形成。2024年,全省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1.48万家、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0%,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93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80%,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产业园区有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家,超400亿的有23家,超100亿的有112家。赛迪发布的2024年《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河南有39个省级产业园区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一。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河南省将制定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有关文件,着重通过制度创新、生态培育、要素协同,打破“科技—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反哺创新突破”的良性循环。

持续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使命导向、任务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机制,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统筹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力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省属高校院所中全面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改革试点。拓展郑州中心“1+4+N”体系布局,争取纳入全国技术市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全省科技成果数据库建设水平。

实施五大行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河南省将聚焦“两高四着力”,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全面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对尚未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企业,加快诊断服务,“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部署标准化、可推广的智能应用场景;对已实现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的企业,推动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分行业实施提质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郑州、洛阳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建设,组织开展省级试点县建设。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集群两个国家级集群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以科技、人才、金融赋能为着力点,大力支持新型电力装备、现代食品、智能终端等领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7+28+N”产业链群,参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遴选模式,筛选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细分领域,开展省级集群认定工作,为争创国家级集群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构建主导产业明确、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引导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全省链群体系选准产业、细分赛道,优化产业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避免“内卷式”竞争。

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强化专项资金、技改提升、市场开拓等方面支持,推动开展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全链条垂直整合,打造一批国家级链主企业、领航企业。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分级培育库,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专注技术和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迭代升级,形成“独门绝技”。

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

为落实省政府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的决策部署,省工信厅牵头制定了《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总体考虑是:聚焦“两高四着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底,以扩面为重点,推动全省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至少建设1个智能应用场景,实现点上全覆盖;到2027年,以提质为重点,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全面跃升,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记者 徐刚领)

编辑:郝振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