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4月16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实习生焦若同)4月15日,第四届消博会进入第三天。本届消博会上,4000多个品牌的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国货潮品尤其引人注目。

消博会主会场的国货特色潮品展区,主要展出各地国货潮品、老字号及“中国智造”品牌。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现代的科技产品,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经典之作。观众可以在此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创新。而且很多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追求高标准,而且在设计上也体现出强烈的潮流感,通过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非常契合年轻人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也体现了文化自信。

海南国货潮品馆首次亮相消博会,分为文创潮品、黄花梨、黎锦、椰雕、藤编、沉香和非遗互动体验等十个展区,将海南以非遗为核心要素的国货潮品集中进行亮相。

海南馆展示的黎族元素服装(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记者现场看到,花色繁复、款式多样的黎锦及黎族文化元素制作而成的产品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黎锦围巾、黎锦旗袍、黎锦包包、黎锦首饰品、黎锦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参展商海南黎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秋晨介绍,他们今年是连续4次参展,这次带来了百来种黎锦元素产品。

“消博会是面向消费者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让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和观众,看到我们的黎锦,认识黎锦、喜欢黎锦,感受到海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尚的风采。”唐秋晨表示,也希望能够和其他非遗传承人多进行交流,为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带来新思路,探索黎锦发展新路径,扩大海南黎锦IP知名度。

福建馆的山葡萄藤编包(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在福建馆,非遗脱胎漆器、片仔癀、山葡萄藤编包等非遗与老字号瑰宝亮相本次展会,其中,造型古朴别致的山葡萄藤编包、挂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了解,山葡萄藤编技艺是福建省永泰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葡萄藤编包颜色可随使用时间而改变,代代永相传,被称之为“有生命的包”“会呼吸的包”。

山葡萄藤编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威介绍,他们的藤编包主要出口海外,远销日本、欧洲,展会开始三天就已有不少客商前来洽谈。

张威表示,来到消博会,不仅是为了销售、推介,更重要的是交流、合作。“我们是首次参展,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已经有好几家电商平台过来洽谈合作,想要将产品放在网络上销售,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有山葡萄藤编这项技艺。”

广东馆的紫砂壶(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在广东馆,来自潮州的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壶也备受观众和客商青睐。展位上,负责人吴文胜正向客商介绍每一只紫砂茶壶的花纹和密封性。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完全忙不过来。”休息间隙,吴文胜告诉记者,开展三天来,展台前的观众络绎不绝,还有不少客商前来咨询。“没想到消博会这么火热,开馆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已接到了两个订单。”

山东馆内展商展示马面裙细节(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陕西馆的唐朝文化文创产品(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黑龙江馆,麦秆剪贴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高秋娟在制作麦秆剪贴艺术画(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河南馆的纯银工艺品器具(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编辑:陶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