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谢家坝(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央广网沧州1月31日消息(见习记者王伟倩)古老杂技守正创新,生生不息;泛舟运河心旌摇曳,水景相依;宏伟壮观园博园,日新月异……沧州的“母亲河”依旧续写着精彩,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碧水悠悠,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云”游狮城,共同欣赏这条流淌在市民身边的“幸福河”。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央广网发 崔上 摄)

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8个县(市、区),绵延216公里,是沧州人的“母亲河”,更是沧州的文化之根、文明之魂。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央广网发 崔上 摄)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悠悠大运河畔,一首吴桥杂技艺人行走江湖的歌谣传唱了千年。杂技,成为大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桥杂技大世界(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吴桥杂技“驯鼠”(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正如那生生不息的运河水,古老杂技在守正创新中吐露新芽,薪火相传。前不久,由沧州杂技团、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编演的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捧回了中国杂技界最高奖项金菊奖。“霸王举鼎”“金鸡独立”,年轻的演员们幡不离身、竿不落地,把6米高的中幡耍得让人眼花缭乱,深深震撼了观众和网友。

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剧照(央广网发 刘文忠 摄)

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保存完好,九曲十八弯,沿途遗迹多,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通航的最佳航段。2022年9月1日,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这也是自上世纪70年代沧州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伴着徐徐清风,泛舟运河之上,王希鲁闸所、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等景致尽收眼底。每天,乘坐游船欣赏运河两岸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央广网发 崔上 摄)

为保障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顺利通航,沧州市在2021年完成引水1.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完成引调水3亿立方米,不仅实现了大运河沧州段全线通水,也将沿线的风景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同时,沧州市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建12座旅游码头和6座步行景观桥,对8座现有市政桥梁进行了美化优化。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央广网发 崔上 摄)

随着沧州园博园建设接近尾声,这里变得更加令人期待。走进园博园,无论是雄风秀雅的沧趣园,还是城关巍峨的张家口园,抑或是风雅别致的石家庄园,可谓一园一风景。13个城市展园总体风貌一览无余,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上演“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沧州园博园恢弘大气的“沧州之门”(央广网发 崔上 摄)

沧州园博园美景如画(央广网发 崔上 摄)

沧州园博园一步一景(央广网发 崔上 摄)

沧州园博园古朴建筑(央广网发 崔上 摄)

近两年,沧州市重点推进总投资225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近万亩城区生态公园和堤外郊野公园,复建一新的南川楼、朗吟楼与清风楼再现“三楼鼎立”的盛景;园博园、大运河国家非遗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等项目基本建成。

沧州市委、市政府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努力打造大运河保护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让古老的大运河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看,沧州市区运河两岸,碧波荡漾,游园成片,已然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编辑:卜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