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南花园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艺术传承人赵福达正手操各式工具,“帮助”老树根“变身”艺术品。
“1997年我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因为咱本地枣木比较适合雕刻,原材料比较多,所以说一直用枣木作为原材料创作一些寿星老人、花鸟、花架之类的。”河北省南皮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艺术传承人赵福达说。
20多年间,赵福达四处搜罗各种形态的枣木,因材施艺,在盘根错节的木料中找寻灵感,以刻刀做加减法,让点、线、面、块的自然形状和纹理在精心雕琢下呈现出别样神韵。
“看到他雕刻的这些东西,我感到很惊讶。很腐朽的东西把它变成了艺术品。往后多上他家来转转,多收藏他的作品。”河北省南皮县居民周家起说。
南皮县素有“千年古县”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民俗手工艺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众多传统手艺人扎根乡土潜心“守艺”,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青春与活力。(丛慧婧 王建宏)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