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在广东佛山顺德区,珠三角地区的龙舟都会自发聚集到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这也是“全国龙舟之乡”顺德在端午期间最隆重的民俗盛事之一。
6月20日,在“水韵勒流 龙腾湾区”2023勒流街道龙舟文化月之“龙眼点睛”习俗活动现场,一幅长达3米的国潮长卷《顺峰游龙图》重磅首发。其中,长卷“C位”便是独具顺德特色的“龙眼点睛”,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
《顺峰游龙图》活动现场重磅发布(顺德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该幅长卷由佛山本土青年画家陈志杰历时一个多月创作,以端午节赛龙舟为行进视角串联画卷:“划”过春夏秋冬,在两岸呈现顺德各镇街不同时节的非遗节庆活动,以及隐藏在细节中的非遗技艺,体现出顺德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在活动现场表示:“希望以‘国潮’元素为表达载体,以时代精神激活顺德文化底蕴,全面提升顺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国潮长卷《顺峰游龙图》全景
四季民俗 用心传承
作为“全国龙舟之乡”,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龙舟体积较大,装饰美观,重在游弋,旗鼓助兴并展示服饰;“赛龙”龙舟体积较小,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渡争先。
“游龙”(上)和“赛龙”(下)场景
为展现顺德龙舟竞渡的壮美场景,长卷采用鱼眼摄影的构图手法,让画面更加开阔大气。
同时,长卷根据龙舟竞赛的整个过程,从龙舟的制作技艺、雕刻技艺,再到起龙、龙眼点睛、龙舟竞赛,以及龙船饭,最后将视觉中心集中到乐从龙舟队,形成画面的高潮点。
长卷采用鱼眼摄影的构图手法
目前,顺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市级12项、区级41项。
除了龙舟相关活动,国潮长卷《顺峰游龙图》还以时间为轴,串联起十个镇街的民俗活动,包括春天的人龙舞、八音锣鼓、观音开库,秋天的烧奔塔、关帝侯王出游、水上婚礼和三字经,冬天的陈村花会等。
烧奔塔(左)和关帝侯王出游(右)
水上婚礼
其中,八音锣鼓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于任何节日,在长卷中的不同场景出现了两支队伍,一队年长的师傅在前,一队年轻的小伙在后,寓意传统文化需要更多年轻人来传承。
桥上为年长师傅组成的八音锣鼓队伍,人龙舞后面为年轻的队伍
水乡文化 别有洞天
为了更贴切顺德的水乡文化,长卷在用色上整体以石青、石绿色为主,与榕树、柳树倒映在水中的绿色相呼应,同时加入中国画里酞青蓝协调冷暖色,让画面整体均衡协调。
据陈志杰介绍,中国画讲究“可居、可行、可游”,即所有的路都是通畅的,但是在表达上要含蓄。考虑到这一点,他借用前后遮挡的关系,用桥和水串联起非遗节庆元素,让画面具有连续性且更有诗意。
起龙场景(左图)隐藏在顺德北滘的和园后面,双皮奶藏于街巷之中(右图)
“每个街道的建筑物后面,可能会有更多的民俗活动,需要我们到达顺德去一探,所以做了一个小设计,把房子挪开之后,别有洞天。”
值得关注的是,长卷中还隐藏了不少传统非遗技艺,比如藏在建筑里的顺德广绣、大良鱼灯制作,藏在云雾中的香云纱染整技艺,藏在龙船饭中的均安蒸猪烧猪、双皮奶,需要观众仔细寻找挖掘。
左图为藏在和园建筑中的龙舟制作和龙舟雕刻技艺,右图为藏在观龙楼中的顺德广绣和大良鱼灯制作技艺
藏在龙船饭中的均安蒸猪烧猪和双皮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白天的场景,陈志杰还创作了一幅夜间版《顺峰游龙图》,重点展现具有夜晚特色的容桂夜龙巡游和杏坛烧奔塔。
夜晚版《顺峰游龙图》
“希望通过夜晚华丽热闹的场景,让观众感受跟白天不一样的龙舟氛围,去探索顺德水乡文化的另一种魅力。”陈志杰说。
【延伸阅读】
“寻味顺德之美”
顺德国潮文创传播作品面向全球征集
从今年3月起,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宣传部、佛山市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启动“寻味顺德之美——首届顺德国潮文创作品征集活动”,现正面向全球征集海报、插画、长图、条漫等各类文创设计作品。
该活动旨在以“国潮”元素为创新表达,以时代精神激活顺德文化底蕴,全面提升顺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投稿者可从水乡生态、人文底蕴、产业发展等不同维度“寻味顺德之美”。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入围者将有机会获得万元奖金,期待你的参与。
活动报名方式:
1、用浏览器打开网址https://ishijue.com/match/xunweishunde,进入征集平台上传作品
2、发送至活动官方邮箱:sdgc2023@126.com。邮箱投稿时标题需标注:作品名称+作者+联系方式,并附上3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