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2月19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下简称《通告》)正式实施,并设置半个月的宣传劝导期,在此期间以劝导纠正为主,为市民熟悉和适应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预留充足时间。

根据限行方案规定,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的桥梁24小时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其中,鹤洞大桥系荔湾芳村片区沟通海珠区等广州主城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佛山城区市民前往广州市区的最便捷选择之一。每日早晚高峰,驾驶电动自行车经由鹤洞大桥往来于市区,是不少居住在芳村片区的广州市民和居住在佛山地区的广佛候鸟们的选择。

现场有交警执勤 劝导电动自行车车主不要上桥

12月19日8时30分左右,央广网记者来到广州鹤洞大桥芳村区域上桥处附近,远望去,大桥双向两边各新增了一条白色划线,而大桥上的三条机动车道,与以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收窄;在桥面道路上,仍然可以看到原本机动车道和相关标识被擦掉的痕迹。

此时正处于早高峰,因该上桥位置旁边仍有三条桥下绕行的机动车道,所以不少原本沿着路边驾驶着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在繁忙的车流中横穿过三条机动车道,经由新划定的车道上桥,现场路面相关标识还没有完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早高峰时段驶上鹤洞大桥的电动自行车(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记者询问鹤洞大桥旁边店铺的商家,商家反馈称,该划线区域系15日晚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临时划出来的。18日是正常工作日,据该商家观察,往来的电动自行车都从这个新划定的车道上下桥,未见有相关人员进行阻拦。

8时50分左右,央广网记者发现,现场有交警开始在鹤洞大桥芳村区域上桥处新划线区域放置“雪糕筒”。9时左右,该交警开始执勤,将原本横穿车道打算上桥的电动自行车引导走桥下绕行通道。期间记者亦发现,小部分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市民无视交警引导,选择了强行上桥。

19日上午9时许,交警正在引导电动自行车绕行鹤洞大桥桥下通道(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央广网记者询问现场执勤的交警,鹤洞大桥是否能让电动自行车通行。该交警表示,桥上还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标识,所以按照相关规定,目前电动自行车不能上桥。现场划线区域的用途需待官方通报为准。“因为目前是宣传劝导期,所以现在我们也主要是劝导为主,希望市民能形成严格按照非机动车道行驶的意识和习惯。”该交警表示。

经轮渡过江的电动自行车客流下降

电动自行车不能上桥,意味着市民暂时只能选择驾驶电动自行车,经由鹤洞大桥旁边往来于白鹤洞码头和白蚬壳码头的轮渡过江往来。

央广网记者于9时20分左右来到了白鹤洞码头,此时已过了早高峰时段,但仍然可以见到不少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在等候区域排队渡江。码头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起15日早高峰时期电动自行车“排长龙”等待过江的情况,这两天早高峰的电动车客流量已大幅下降,整体趋于平稳,未见拥挤的排队“长龙”。

19日9时30分左右,在白鹤洞码头等待渡江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轮渡的间隔时间是20分钟一趟,现在不能上桥的话,接下来我只能选择不接海珠区那边的外卖单了。”一名外卖骑手告诉记者,今天早上8点多的时候,因为没人在现场管制,当时还能自由上桥通行。但刚刚9点多有交警在现场,就不让电动自行车上桥了,所以只能又折回来经由轮渡过江。

据了解,在12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正式实施后,各过江轮渡出现大排长队的情况,导致通过电动自行车来往珠江两岸的市民的通勤时间大大增加。而当晚就有荔湾区芳村片区鹤洞大桥附近的市民,于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鹤洞大桥疑似在增划非机动车道。

虽然暂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对于鹤洞大桥可能增划车道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的消息,多位驾驶着电动自行车准备渡江的市民均表示欢迎,并坦言若能新增电动自行车通道的话,对他们来说可以大大提高通勤效率和安全度。

市民王婶称,自己日常需要往来于芳村和海珠,以前也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过一次鹤洞大桥,但因为没有划线和没设标识,通行时还是感觉很危险,尤其是鹤洞大桥下工业大道的引桥,坡度较大车速很快,很容易就和旁边的机动车相撞。“如果划线后有专用车道,肯定安全很多,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早日给出明确的指引。”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