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12月9日消息(记者李姗姗)12月8日上午,漳州市海水养殖碳汇核算成果上线仪式在福州举行,标志着漳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全市海水养殖碳汇核算的地级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渔业碳汇资源库。现场通过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颁发了漳州市首张海水养殖蓝色碳票。

根据《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海上漳州”发展战略规划》中关于海水养殖碳汇的规划,漳州市组织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开展海水养殖碳汇试点核算,已完成第一批2020-2022年海水养殖碳汇核算,总计核算养殖面积约1.7万公顷,共核算出碳汇产品约24万吨,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全市海水养殖碳汇核算的地级市。

据悉,“海洋碳汇”是通过海洋生物等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在海洋渔业贝藻类养殖过程中,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汇,是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核算,有效促进渔业养殖绿色转型,有利于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更为打通渔业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奠定基础。

漳州是海洋渔业大市,具有开发海水养殖碳汇的资源基础(央广网记者 李姗姗 摄)

漳州是海洋渔业大市,具有碳汇功能的贝类(牡蛎、花蛤等)、藻类(海带、江蓠等)养殖总面积超过2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其中,牡蛎年产量70万吨以上,位列全国设区市首位,具有开发海水养殖碳汇的资源基础。下一步,漳州市将结合水产种业振兴,支持加强海水养殖碳汇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海水养殖碳汇核算方法学,推动海水养殖碳汇核算向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标准发展。

编辑:龚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