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1月25日消息(记者白刁尹)初冬的重庆,没有夏日般的炽热,不似秋天般的刺眼,微风拂面,只有恰到好处的轻柔。晨雾、斜阳、流水潺潺……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大批越冬候鸟,它们时而嬉戏觅食,时而翩翩起舞,构成冬日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一群黑翅长脚鹬在梁平区文峰水岸的水田里栖息(央广网发 余先怀摄)

近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重庆梁平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截至目前,梁平区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个和众多湿地保护小区,湿地率近11%,湿地保护率达52%。

梁平区屏锦镇盐井口水库碧波荡漾(央广网发 刘辉摄)

泛舟龙溪河上,碧波荡漾,好生惬意。

“十多年前这儿根本不能看!”清漂工曾宪法感叹着。

曾宪法是从2010年开始担任龙溪河(梁平段)水域的清漂工,负责河上8公里长的清漂工作。对于龙溪河的变化,他最有发言权:“以前,这些水域就是‘臭水沟’的味道,一天经我手的垃圾就有几十吨,白色泡沫,杂草断竹、建筑垃圾铺满了河面。只能靠不断增加人力来清理。”他所负责的水域,最多时有二十多人同时作业。

“现在这一段只留下我一个清漂工咯。”曾宪法说,随着环境的变化,龙溪河肉眼可见的变清澈了。现在这里环境好了,耍事多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将河面的垃圾“清零”。

龙溪河“一河碧水,两岸美景”(央广网发 肖华摄)

近年来,重庆梁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生态空间,采用近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打造泡泡湿地、梯级小微湿地和稻田湿地等,最大限度保护生态肌理和曲美岸线,复原自然生态风貌。

“人们评判水质的好坏,往往只关注它清不清澈。但水环境究竟怎么样,鸟类最有‘发言权’。”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唐宏透露,2019年,阔别39年的灰雁再次回归重庆,“落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拥有脊椎动物280种(其中鸟类210种),高等维管植物623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内的上万只雁鸭类候鸟每到冬季都会来双桂湖越冬栖息;还有《诗经》提到的远古走来的植物——荇菜,面积达500余亩。

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美景如画(央广网发 刘辉摄)

据了解,梁平“一山两水七分田”,全区共有6条主要河流、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旖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靓丽的生态眼、最浓的乡愁源,让梁平拥有现代田园城市风貌,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晚霞映红湖面(央广网发 刘辉摄)

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梁平区将持续巩固拓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在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优化上,将进一步推广“小微湿地+”发展模式,打造主城都市区粮、蔬、果、渔保供基地5万亩,建设竹丰湖、铁门大白水等康养基地,推进湿地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小微湿地群提升上,将深入开展全域湿地示范工程,培育以双桂湖为核心的5万亩城市湿地网络,规划构建以二环路、渔米路和318国道为纽带的10万亩稻田湿地水文水系;在“湿意”生活赋能上,将成立中国小微湿地联盟,整合大数据资源,加强无人机5G巡航、无人船巡护、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2期)、鸟类AI声音识别智能监测系统、电子围栏等智能巡护、动态监测项目建设,实现湿地智慧化管理。同时,大力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以创建推动老百姓增收、实现老百姓致富。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岸彩色小微森林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央广网发 向成国摄)

下一步,梁平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突出城镇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三个示范”,将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文化传承、生态提升、人居环境优化相结合,建设“蓝绿交织、城绿交融、田城相拥、水城相映”现代田园城市,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编辑:刘淳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