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记者梁明星 安徽台记者王莹 陆云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科研院所、在企业,乘着全国两会的浩荡东风,科研人员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中国之声特别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蹲点日记》,本期推出《量子芯,报国志》。

 

3月20日 星期一 小雨

这是位于安徽合肥一家名为“本源量子”的公司。实验室里,四台国产量子计算机一字排开。公司总经理张辉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眼前的机器是企业负责人的心血,也是科学家的骄傲。

张辉:我们这边布的4台其实是本源量子发展过程当中,从当年第一代的原型机,6比特的,到二十多比特的,到现在我们搭载“悟空芯”的第三代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被誉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能够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核心计算能力。正是在这家企业,量子计算机实现迭代,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张辉说,企业正加大研发力度,最新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面世。

张辉: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将把我们取名叫“悟空芯”的芯片,正式把它生产制造出来,然后配到我们的“悟空”这一代的量子计算机上。

科研是使命,科普同样义不容辞。

张辉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上个月企业四台国产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时的现场视频。四位数的预约人数对张辉是一种触动,后续的开放日已经提上了日程。

张辉:民众能够近距离直观地看到我们中国的量子计算机,让公众直接来检阅我们的科研成果。我们现在已经在逐步地实现自主可控。

3月21日 星期二 阴

合肥本源量子的四台国产量子计算机的对面,就是首条国产量子芯片生产线。

类似显微镜的仪器看起来平平无奇,内有乾坤。工艺工程师田磊(化名)介绍,这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损探针台,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快速精准地判断量子芯片上的电阻是否合格。

田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损,可以控制我们每个探针扎到的点达到一平方微米大小,深度只有100纳米,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整个生产的良(品)率。

精准识别的残次品,交由另一台自主研发的激光退火仪处理。这台机器同样以精准见长,剔除量子芯片中的“瑕疵”,毫厘不差。

田磊:这一层是我们流片过程中待封装和制作的一些流片样品,这一层都是流片完成之后的……

这是全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已生产约1500批次的产品,其中主要是量子芯片和量子放大器。全力以赴、避免“卡脖子”,张辉和同事们的“量子芯”、报国志,在每一次的努力、每一点的进步里。

张辉:这条量子芯片的生产线其实是一条小试线、实验线,我们大概经过了1500多批次芯片的尝试探索,总结经验,能够完成整个芯片从设计到整个流片到最后封装,能够去生产我们的芯片。

编辑:赵亚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