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5月30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泾旅)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坚持不懈狠抓美丽景区建设,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美丽公路建设,使泾县这幅宣纸上的山水画卷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今年一季度,泾县共接待游客167.6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5.2%。其中,3月接待游客达110.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0.9%,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建设美丽景区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泾县之美,美在生态、美在人文。近年来,该县加强美丽景区建设,积极推动“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拥有大小景点80余处,4A级和3A级景区各7处,3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首位。

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泾县建成生态型景区18个,桃花潭景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绿林谷、月亮湾水上乐园创成3A级景区,皖南川藏线泾县段高峰期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青龙潭、皖南大峡谷等6个景点成为游客新去处。

依托优秀的传统文化,泾县培育非遗项目84项,非遗数量和级别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中国宣纸文化园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一季度接待游客较2019年同期增长37.3%。中国宣纸小镇一期将于6月对外开放,其设计获“达芬奇”奖,其“非遗人家”理念十分新颖,已建成非遗综合体5个。

依托优越的红色资源,泾县实施红色旅游项目8个、总投资45.6亿元,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云岭镇、茂林镇入选全省首批红色旅游小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入选长三角党性教育基地,云岭旅游区5A创建加快推进,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将于5月底试运营。

建设美丽乡村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泾县之美,美在乡村、美在环境。近年来,泾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做实“旅游+振兴”结合文章,不断培育打造乡村文旅新业态、新产品,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1个,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623.3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5%。2022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8.6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8%。10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14个,其中,一半以上村庄以旅游业为主业。

乡村环境美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工作,也是打造乡村振兴泾县样板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泾县累计投入5.78亿元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评全省农村厕所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示范县;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获评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民宿作为乡村文旅新兴业态,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年,泾县把旅游产业培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民宿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打造的旅游产业业态之一,加快乡村民宿经济发展步伐,连续两年开展最美民宿评选。目前,全县民宿达1072家,居全市前列,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以觅源、竹里晓山为代表的高端民宿突破100家,驻念民宿入选第七届黑松露年度精品民宿。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兴乡村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泾县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滑翔伞基地、直升机观光等18个新业态项目对外开放,驿动加5号营地等7家露营基地、马头老街等4个沉浸式夜游项目投入运营……如今的泾县乡村旅游发展遍地开花,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精品主题村1个、省级特色美食村1个、全省最美茶旅线路2条。

建设美丽公路 开启交旅融合新篇章

泾县之美,美在山峻、美在路险。近年来,泾县引入“美丽公路”建设理念,积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累计投入6.5亿元建成美丽公路245公里。小岭路入选2019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溪桃路入选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入选“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交旅融合项目在泾县大地遍地开花。

去年以来,泾县累计在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实施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96.4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0亿元、社会投资项目占比95%,今年新增实施项目8个、总投资6.1亿元。汪村秘境、吴村房车营地、青龙潭景区、苏红星野露营基地等项目对外开放。马头野生动物园、崃漫·桃岭、九里·汀综合体等项目年内投入运营。赵村集成改革示范区项目已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形成了村企合作运营、“保底+分红”收益分配机制等经验。

以景引路,以路为景。泾县持续对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沿线增设旅游服务型节点39个、停车位2600余个、旅游公厕16个、观景平台10个,打造“桃岭72拐”、蔡村鱼鳞坝等22处各具特色的景观打卡点。建成全省首座公路文化展示馆、长达350米的文化浮雕墙、盘山公路亮化工程。蔡村镇月亮湾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汀溪乡大南坑村获评“全省首届美丽茶村”。

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业态、服务、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泾县持续围绕品牌塑造,着力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产业融合”牌。加快体旅融合,谋划高山滑雪、飞行营地等项目,争取成为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加快农旅融合,研发“兰香宴”“全竹宴”等系列菜肴,打造茶旅综合体、竹林氧餐吧等项目。加快“康旅”融合,建设旵山夕照康养中心、云之端温泉酒店、静·泊等康养酒店。二是打好“服务优化”牌。实施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宰客、旅游“黑车”、违法停车等行为。三是打好“形象推介”牌。加大“顽猴君”“笋宝”等IP形象推广力度,加强“场景+直播”模式营销,常态化、精准化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推送,持续造热皖南川藏线人气。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