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淮北5月15日消息(记者徐鹏)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安徽淮北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推行乡村振兴积分制,以积分带动人居环境治理,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今天用30积分兑换了一大袋卫生纸,还有一个扫帚,感觉很暖心也很便捷。”5月11日,在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里,村民张学侠经过精心挑选,用积分顺利兑换了好几样生活必需品。

张学侠向记者细说缘由:“多年来,我参加村里的文艺演出,一次性可以加30分;通过‘美家美院’的评选,也会有一些积分······兑换这些东西的积分,就是这样攒出来的。”

村民张学侠展示她的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卡(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记者看到,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开辟本地农产品专柜内,展示品类主要有核桃、红薯、高粱等十余种杂粮及加工品,水果类有阳光玫瑰葡萄、草莓、杏等,除此之外,还有南山端午茶和各种手工制酱。

据矿山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在积分兑换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营业的功能,开放时间由每月定期开放只能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变成现在的“积分兑换+对外零售”,实现了职能转变,经营品类也由500件增加至2000件。

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商品(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另外,还可以根据心愿墙上村民提出的意见为村民“量身定制”不仅为村民购物提供便利,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以“劳动美”公益超市(乡村振兴超市)为平台,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红白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积分兑换管理,以先进选树、物质奖励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小积分在移风易俗中发挥“大作用”、引领“新风尚”。

评分细则及兑换标准(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积分制管理看似简单,所涉工作却环环相扣:分值标准是什么、奖品怎么兑换、资金从哪来、效果怎么样?记者在杜集区朔里镇段庄村一探究竟。

笔直的乡间小道,整洁的农家小院,分类明确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村边道路一侧,村民在房前屋后认真打扫,一派和谐温馨的画面。

面值不等的积分券(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朔里镇段庄村位于朔里镇西部,下辖北段庄、西朱楼、南朱楼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468户,1800多人。2022年9月以来,段庄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围绕“善治段庄”发展目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强化乡村治理,形成“环境整治--积分兑换--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

“我们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积分统计公示,30分为上限,每个人获得的积分不等,最少也会有十几分。”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告诉记者,“村民可以用积分在村里的超市兑换商品,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形式,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丁杰表示,村“两委”在充分听取、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积分制考核标准,涵盖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公益美德、家庭生活、“无黑无恶”等6大类19个积分项目和7个减分项目。同时,建立了“一户一积分”的积分台账,1个积分对应1元钱,通过与村内便利店、水果店等进行沟通,设立4个“积分兑换超市”点,根据获得的积分券兑换相应商品。

“每季度公示结束后,各片区协管员领取面值为10分、5分、2分、1分、0.5分的积分券,进行入户发放。”丁杰说。

段庄村乡村振兴超市(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办好群众“关键小事”,就是解决“民生大事”,也是激活基层治理的核心所在。

通过积分制度的推行,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更加清晰,也为乡村治理探寻到了新路径。

杜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积分制促进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让一部分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杜集区全区42个村(涉农社区)全部推广积分兑换制度,发放积分券297208分,兑现积分258091分,有效激发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内生动力。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