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校园内,一座校风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的一面,镌刻着“勤奋学习 红专并进”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源自于1958年建校之际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郭沫若起草的校歌《永恒的东风》中的歌词,体现了中国科大人以专业为核心,兼顾多元发展,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的精神。

何为“红专并进”?“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矢量有长度,有方向,二者缺一不可。‘红’是方向,‘专’是长度。一个人方向错了,做再大努力也是徒劳。”这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对此进行的解读。

校团委书记杨晓果主讲新生第一堂团课(央广网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校训作为标尺 以奋斗实现“人无我有”

红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近年来,学校通过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举办“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展和系列科学家纪念展,制作老一辈科学家系列微电影,打造“红专讲台”,建设以老科学家命名的攻关突击队等系列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优良校风,激励师生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

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大人也秉承着“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贺羽正在对量子精密测量设备进行测试(央广网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今年32岁的贺羽就是其中的一员。2009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他,2010年进入杜江峰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学习,如今被业内称为中国科学仪器“赛道”最年轻的领跑者之一。贺羽却只称自己是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里的一位“破局者”。

“‘为国造仪’是我的初衷。”带着初衷和理想,贺羽和一批中国科大的博士生走出实验室,让前沿的量子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发展之路,研发了多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量子精密测量设备和高端科学仪器,推动我国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将牢记母校‘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的校训,勇担‘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人生历程在奋斗中焕发别样精彩。”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黄慧娟表示。

如同贺羽、黄慧娟一样,伴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国科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一拨又一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我是科大人”新生启航系列活动(央广网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胸怀“国之大者” 勇攀科技高峰

在中国科大校园,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学生,以及大量“国之重器”。学校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以及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等,是国家多个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奋斗者”遨游万米深海……多年来,中国科大瞄准国家急需,用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镌刻学校的声誉坐标,践行“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誓言。

同时,学校还通过探索设立青年创新重点基金、创新团队培育基金、“揭榜挂帅”项目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探索和创新,逐渐构筑起科技人才的高地。到2023年8月,中国科大拥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96人,4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高达74%。

中国科大学子正在进行科研工作(央广网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求实唯真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科教报国的传统、沉静扎实的学风,一代代薪火相传,已成为科大人的鲜明基因和文化血脉。”校党委书记舒歌群表示,中国科大坚持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国科大力量。

策划:周然 张强

记者:鲍玉婵

鸣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相关链接:【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理实交融 践行科技强国梦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