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宿州3月28日消息(记者周然)“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如果不是走进宿州市埇桥区永镇镇关湖村,谁能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能在一个皖北的小村落中妇孺皆知。

2016年,永镇镇关湖村依托伯牙子期的传说,以音乐作为主线,定调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关湖村不仅获批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还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这座独特的音乐主题乡村,一批批的创业者来到关湖,在这片和美田园中遇见“知音”。2023年,关湖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名村、“集体经济强村”。

乡村遇知音,文旅奏响新乐章

在关湖村小圩庄东边,亭边一座老者抚琴端坐的雕塑立在高耸的墓前,关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耀武介绍,这里就是“伯牙墓”。村里人口口相传,当年俞伯牙得知钟子期染病去世后,心灰意冷,摔碎了古琴。在祭别亡友之后,乘船顺汾洪江(汾洪江发源于今河南开封东的上集贤村,向东南流入淮河)返回,中途经过今天的关湖村时,因心情郁闷难解,竟也染疾身亡。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以期能够再与知音重逢。

位于关湖村小圩庄东边的伯牙墓(央广网发 马飞摄)

以传说为引,以音乐入题。从2016年开始,关湖村围绕“音乐乡村”打造一系列的文旅基础设施。

占地8亩的知音园内,草木繁茂,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雕塑点缀其中。园内伯牙堂中一尊俞伯牙抚琴塑像端坐其中,四周壁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从相识、相交到成为知音的过程。知音广场上的宣传牌,以各个历史朝代为线介绍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展史;心月湖中的音乐喷泉,随着悠扬的乐声如飞花碎玉般升起,动感十足;黛瓦飞檐的知音大舞台上,各类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民俗馆内,村民们生产生活中的老物件,勾起人们往昔的回忆……

除了诸多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设施,为了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村中陆续建设完成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游乐场、拓展训练基地、露天电影院、网红小火车、主题秋千等游乐设施,蒙古包等餐饮设置。在农旅结合方面,关湖村盘活村内废旧汪塘、河滩等集体资源,打造垂钓中心、橡树林、玉兰花海,打造8424西瓜大棚基地、千亩油菜花基地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

一系列的文旅大手笔,不仅让关湖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是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据统计,如今关湖村每年到村游游客量已经突破10万人次。

黑土遇知音,返乡创业报桑梓

见到筑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炯才时,他正在苗圃里忙活,从这个皮肤黝黑的皖北汉子身上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商人的身份。“现在白色的玉兰都开了,红色的大约要晚一个星期,很快就能来打卡了。”陈炯才就是土生土长的关湖村人,目前在北京经商,在看到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当记者问及为何选择自己的家乡,陈炯才道出了他脚下这片黑土地的秘密。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有三大黑土带,分别位于乌克兰、美国以及中国的东北,其实宿州也有黑土,特别是关湖村这一带,虽然因为长年的粮食生产,厚度只有40公分左右,但是等级可以达到最高的10级。”陈炯才说,宿州又正好处于零摄氏度等温线上,种植苗木花卉,品种可以南北皆宜。陈炯才一口气承包了近2000亩河滩地,建起近千亩的红橡(玉兰)育苗和观赏基地,如今已经投资上千万元。

“苗木产业都是长周期,最佳的回报期在十年左右。”为了能够持续保持这片黑土地的肥力,陈炯才不惜投入,结合有机肥将黑土层翻耕到1米的厚度再去种植苗木。“这就是为什么做了几年了目前还没有什么回报的原因。”

闲暇时陈炯才会去抖音上做直播,这个季节,基地种植的玉兰很受欢迎,“玉兰花的花枝和鲜花一样,从花骨朵到全部盛开,能持续一个月时间。”

陈炯才在直播间向记者介绍目前销售紧俏的玉兰花枝(央广网发 马飞摄)

据了解,陈炯才不仅自己回乡投资创业,筑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宿州市北京商会的副会长单位,多年来更是积极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北京商会目前回宿州投资已经达到了近200亿元,TATA木门、辉乐豪等一批优质企业都是商会牵线招引过来的,现在家乡的营商环境提升很大,‘宿事速办’的品牌都是大家公认的。”

产业遇知音,“甜蜜事业”有甜头

埇桥区乡镇以甜叶菊闻名,目前在当地的育种育苗基地就有近2000亩,在外地的种植基地达到了近4万亩,而提到当地的甜叶菊产业就不得不提埇桥区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

“甜叶菊是舶来品,我们大约是从1999年开始种植,一开始都是出口种子、原料。”2008年,陈军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两年后,决心放弃高薪的工作,返乡接过父亲的班。回到永镇镇后,陈军决定种植甜叶菊时,陈军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没有任何种植经验和技术,但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摸索和学习。经过几年努力,便慢慢掌握了甜叶菊的生长习性,积累了种植经验,打开了市场销路,把种植甜叶菊发展成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陈军在育苗基地查看苗情(央广网发 马飞摄)

陈军介绍,“甜叶菊糖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添加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到300倍,而热量只有蔗糖的三百分之一。目前甜叶菊糖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90%供应欧美市场。”陈军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购销,为种植户规避了甜叶菊种植的风险。目前合作社入社成员由原来的45户发展到近400户,“每亩收益能达到5000元左右,是种小麦收入的两倍。”因为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突出贡献,陈军被授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从一产到二产,如今的陈军有了更长远的计划,为了提高甜叶菊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走“农头食尾”的道路,他已经开始探索甜叶菊食品的开发,从甜叶菊茶,到冲泡咖啡、奶茶的小包装零卡糖,再到甜菊糖调味料,各类产品已经先后投产,“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健康,我相信这个甜蜜的产业一定有甜头。”

起笔“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落子农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千亩红橡(玉兰)育苗区、千亩油菜花种植区、万亩甜叶菊育苗基地等产业基地发展,2023年,关湖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6年的不足5万元增长到153万元,生态美、产业旺、文旅兴,和美乡村在关湖村这片黑土地上遇知音。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