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定远12月8日消息(记者徐鹏)今年58岁的马义民,是安徽定远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科技信息通信室民警。30多年来,马义民联动全国寻亲志愿者力量,在科技助力下,凭借蛛丝马迹,指引失散的人们找到了“回家的路”,累计帮助1.3万个破碎的家庭实现团圆。

上万个家庭因他而团圆

周宗兰是定远县高塘乡胜利村人,1993年,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在赶集时失踪。今年9月,她在外甥的陪同下来到定远县公安局,找到马义民求助,仅三天时间,就找到了失散三十年的女儿。

工作中的马义民(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其实,这仅是马义民公益寻亲的案例之一。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马义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救助站查找流浪人员信息,目前已累计帮助1.3万个破碎的家庭实现团圆,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

这一切都要始于2017年。那年,有人带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找到马义民,希望他帮忙寻找走失近8年的智障弟弟。通过仅有的线索,马义民摸排出面容相似的走失人员信息,经过逐一辨认比对,最终成功找到了失踪者。

此后,各地的救助站开始主动联系马义民,寻亲的队伍越来越大。马义民有关寻亲的工作群也从最初的一个,扩大到现在的五个,成员包括除港澳台之外所有省份的1200多个救助站。

为更好服务群众,带动更多人参与,马义民还发起成立“定团圆”志愿服务项目。在他的感召下,全国各地100余位民警向他“投师学艺”,主动加入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中。

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向科技要警力”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创新,马义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便主动迎接新挑战,逐渐成长为公安科信的行家里手。

马义民在指导徒弟工作(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一名犯罪嫌疑人潜逃近30年,根据马工重新采集到的线索,我们在一个救助站里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在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要案中队中队长刘兵的眼里,“马工”总是24小时在线,不论大案、小案,都同样对待。

刘兵告诉记者,他们还经办过一个盗窃案件,后来报案人想起来是自己丢失了物品,但马工还是通过视频分析,把对方丢失的物品找了回来。

这些年,马义民通过视频研判先后协助基层所队侦破各类案事件1000余起,其中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

战友们都说马义民有一套绝活儿,那就是其独创的“盯准细节特征,碎片化组合”等一整套科技战法,准确率高达95%以上。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2018年,滁州市公安局批准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

寻访老兵绵延家国情怀

1953年1月,上甘岭战役刚结束不久,一支没有任何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朝鲜战场创造奇迹。3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组成了狙击小分队,一个月内毙伤了214名敌人,领头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神枪手张桃芳。

2023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着我”栏目找到马义民,希望他帮助找到张桃芳另外两名战友。跨越60余载,手头资料除了姓名、籍贯几乎为零,根据过往的寻人经验,马义民将自己惯常使用的工作方法逐一应用,却始终一无所获。

马义民公益寻人目录(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时间一天天流逝,难道就这样放弃?一次办案时的灵光一现让他突然有了思路。“新中国成立前取名大多遵守辈分,而姓氏与辈分的结合极有可能体现着地域特色。通过籍贯,加上姓氏与辈分的关联,就能缩小地域范围。”马义民告诉记者。

马义民立刻用最原始的方式,关联出近百位人员,逐一分析、寻找可能隐藏的地域线索。最终,他找到了宁彩堂和李彪两位老人,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马义民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生动书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担当和庄严承诺。他个人也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好家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美志愿者奖”“安徽好人”“2022年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2022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

“还有一年多,我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后,我还会把寻人寻亲工作继续做下去!”马义民说。

编辑:赵家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