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4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建睿智之言,献发展之策,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后,政协委员开展分组讨论。1月12日,记者在医药卫生界分组讨论现场了解到,分级诊疗、关心一线医护人员健康、安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等话题成为医卫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为提升安徽医疗服务水平建言献策

“本地群众跨省就医率长期居高不下,2019年全市跨省就医率高达10.68%处于全省前列,近年经过努力虽有所下降,仍处于全省高位。”就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方面,安徽省政协委员,铜陵市人民医院医务处主任、传染病疫情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黄义泽建议支持在铜陵建设省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引进京、沪、苏、省立医院等一流优质医疗资源,引导其加快融入铜陵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发挥辐射作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卫界委员还热议“推动分级诊疗”,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周荣生表示,现在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群众有大病小病还是习惯往大医院跑,应以“强基层”为切入点推行分级诊疗,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解决疑难杂症。

安徽省政协委员,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旭关注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据了解,为落实分级诊疗,蚌埠市禹会区区政府与辖区内市第一人民医院按照文件相关要求,签署了由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禹会区马城镇中心卫生院的相关协议,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医院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实践。他表示,今年,将会加大对分级诊疗工作的关注和执行力度,他呼吁对基层医生编制给予政策支持,为基层培养年轻人才,切实满足最基层农村人口的就医需求。

省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安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谢瑞瑾此次带来了一份有关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提案,同时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升安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呼吁关爱一线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疫情三年来,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有目共睹。在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病房作战,为患者健康筑起防线。不少委员呼吁关爱一线医护人员。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姚淮芳在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全国医务人员不足情况,安徽的医务工作者人数更为不足,安徽每千人医师为2.69人,护士3.08人,排名居全国26位、29位。同时安徽医疗人才外流严重,应届毕业生中很多直接到外省就业。由于人员不足造成所有医务人员基本超负荷劳动。

“一线医护人员可以说如同钢铁长城一样冲锋在一线,维持了正常医疗秩序,也为社会和平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安徽省政协委员,蚌埠医学院检验学院院长、教授李玉云建议合理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保障医务人员的公休和补休,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临床诊疗质量指标,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姚淮芳委员建议医务人员工资和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工资收入靠齐,对高度易感风险的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工作补贴和延长公休假等措施。她还建议迅速培养和扩大医务工作者队伍,增加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编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安徽医学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让安徽医务人员比例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委员们还建议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在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和表彰医务工作者,给医务人员以尊重和理解。

聚焦安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助力安徽中医药事业发展也是一些医卫界委员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丰志培表示,安徽省已形成了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和教育以及文化传播等在内比较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较大影响力,但从“中药产业四基”来看,还存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承不足、基础工艺技术传承创新不够、道地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基础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丰志培建议通过构筑高层次平台、传承创新中医药基础理论;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工艺源头创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中药材品质;推进中药科学监管,完善标准体系等措施,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安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政协委员王雪松、安徽中医药大学审计处处长王雪松提出,应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中医药类博士生招生规模,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一流课程,增设一批中医药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强化拔尖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开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长学制教育。同时加大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育的扶持力度,在省级各类人才计划中加大对中医药类人才的支持力度,对中医药学科团队建设与引进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

编辑:汪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