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杭州下城区举办“最美下城人”报告会 首发“下城文化地图”

2018-04-11 10: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4月11日消息(记者谢梦洁 通讯员柳景春 陈淡宁) 凡人善举汇聚“最美风尚”,见贤思齐弘扬“最美精神”。 4月10日,“‘最美下城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杭州市下城区举行,报告会为现场观众再现了一幕幕大爱无疆忠于职守的动人故事。会上,下城区还首次对外发布了具有多项功能的《下城文化地图》。

  现场,爱心接力救助保安的玉公桥社区居民、怀揣梦想一心治水的市政员工王伟、拾荒助学风雨无阻的八旬老人王坤森、古稀老人丁云川傾其所囊守护杭州历史文化的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各位观众。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群普通人愿意倾其所有守护“人间大爱”呢?有是什么样的执着让他们愿意用脚步“丈量土地”?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其中一位执着于守护杭城文化的丁云川老人。

 

  甘心傾其所囊

  老骥伏枥守护杭城文化

  丁云川,杭州市道德模范、杭州历史学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士。这位平凡的老人之所以得到这么多荣誉全因他与生俱来的“热心肠”。

  在丁云川的讲述中,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凭借自己关注杭城一砖一瓦的“热心劲”不仅保护西湖底下不开隧道,还参与了“雷峰塔”、“苏小小墓”的重建。说到为什么热衷于发现杭城文化,丁云川向记者解释道:“我16岁时在杭州的半山学农劳动时,我在稻田底下,意外地挖出了两件骨器,于是我就去拜访了著名的国学大师马一浮。他对我说杭州是一座古城,地上、地下的东西是很多的,平时只要留意,都是可以发现的。从此我就特别留意杭州的角角落落。”

  因为马一浮一句话的点拨,丁云川从此爱上了对杭州文化的“拾遗”。近些年来,他在保护名人墓葬方面也有所成就。他发现、修复的墓数不胜数: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墓,北伐阵亡将士墓、《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的墓以及近代的苏曼殊、惠兴、林寒碧夫妇等西湖文化名人的墓地纪念碑。

  “光‘拾遗’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捐赠也很重要。我的原则是我对自己一生中所珍藏的收藏品,当社会、当杭州、当西湖需要的时候,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捐献出去”,丁云川回忆道,“有一次我去乡下考察时无意中买回了一块康有为题的‘放鹤亭’匾额,后经园文局考证,确是康有为的真迹,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捐给了园文局岳庙管理处。后来园文局领导要我为我捐赠的东西开个价,我婉谢说文物是没有价的,如果要算钱,我就不捐了,捐赠就是不算钱的!因为我是杭州人!”

  “杭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文蕴深厚、名人辈出,在这片土地上,传之久远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每个杭州人,都有责任呵护文化遗产、传承杭州文化。我有很深的杭州情怀,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守护杭州文化”,丁云川说。

  突出“武林文化”

  《下城文化地图》对外首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下城区人,丁云川对杭州文化保护的事迹也引起下城区区委的注意。在丁云川的倡议下,下城区区委宣传部根据下城区区委关于建设“文化下城”的重大决定,经过半年筹备,于会上首次对外发布了具有多项功能的《下城文化地图》。

  “这份文化地图就是依据从南到北几个下城区最重要的点位画的,是对下城文化的一次梳理:从南边古代的梅鹤堂、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到北边现在建成的互联网影视产业园、新天地、电竞数娱小镇,形成一条由南到北的下城‘文化长廊’,标志着下城区的以往、现在和未来”,下城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冯琼梅告诉记者。

  据冯琼梅介绍,《下城文化地图》突出了下城区对“武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这跟丁云川对杭城文化保护的初衷不谋而合。“就像刚才丁云川老人在演讲中描述的那样,杭州旧称‘武林’,下城区境内有武林门,所以两者是颇有渊源的。现在我们有举办武林炫舞、武林K歌等冠有‘武林’二字的活动,今天我们现场首发刊印了一千份,接下来我们要加印一万份,给区里各个街道的群众以及游客免费发放。”

  “丁老对杭城文化的热爱以及保护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我们这次特地邀请了丁老参与到《下城文化地图》的制作过程中,请他为我们勘误、把关。他还凭着自己对杭城文化的研究,给我们新提供、增加了杭州航空标识树、水田畈遗址雕塑两个点位”,冯琼梅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点位就像历史化的碎片,是珍珠的散落,我们要通过这份地图把他们串联起来,让群众和游客们更好地了解下城的武林文化。”

编辑: 张国亮

杭州下城区举办“最美下城人”报告会 首发“下城文化地图”

4月10日,“‘最美下城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杭州市下城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