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晓事一桩|58天卖出4个亿 新农业到处有惊喜

2017-03-25 22: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一个农业项目58天卖出4个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别看如今这是个大项目,但是在5年前它还只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听起来还特别大胆,甚至让人觉得不靠谱。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项目呢?

  中国乡村之声节目主持人天晓:

  58天累计收益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项目?这么赚钱?如今谁都知道这是件大事,可是五年前,这还真就是一件小事,小到只是一个人脑海里的一个小想法。

  2012年的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往北44公里的昌平兴寿镇的草莓园里,中国农业大学的段然博士在电脑上为一份文案敲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一篇历时9个月,长达4.5万字的策划案终于完成。这一份策划案想表达的只是段博士最初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就是如何能让农业变得好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背诵的古诗告诉我们,农业是这样的。这跟好玩八竿子打不着!但就是这么看似天马翔空的小想法,像一粒种子在2013年初落地北京昌平,迅速发芽生根,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短短几年,又在全国多地复制成功,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才有了去年在北京昌平用58天时间实现累计收益4.8亿元人民币的成绩,这就是北京农业嘉年华。从2013年首次亮相至今,每年一届的北京农业嘉年华总能带来很多惊喜,小南瓜可以变成保龄球,五颜六色的茄子拼揍成花的海洋,农产品采摘和展销让动手务农成了乐趣。好玩成了噱头,创意成了看点,休闲采摘丰富了体验。农业再也不是古诗里描述的苦差事,而是故事里人人讲述的乐呵事。这一切都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农业的传统认识。许多人都惊呼,原来农业可以这么好玩,这么高大上。

  农业还是那个农业,怎么加上了“嘉年华”三个字就能有这么大的不同?嘉年华的前身是欧美“狂欢节”的英文音译,说通俗一点,就相当于咱们国家的“庙会”。庙会常有,可是专注于农业特色的庙会却不常有,商机也就在这不常有当中隐藏着。

  如今,“互联网+”走进千千万的农村,让农产品外销插上了数码时代的网络翅膀,可是实践当中,很多农户发现,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效果并不像想象当中那么理想。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很多农户只是借助新平台延续着传统的销售模式,没有从思维方式上接受“互联网+”的模式。农业嘉年华的方式让农业从“我种你买”变成了“你体验你消费”,销售不仅仅注重渠道,更在乎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前不久,我参加了湖南湘西州农产品进京品鉴会,会上当地椪柑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我们的椪柑有专业的糖度监测值,可是我不想说,甜不甜还是您尝了才算数,这也是我们千里迢迢来北京参加品鉴会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好奇,众人纷纷尝起了椪柑,还有客商现场拍板订货。网络销售也同样有人看中了体验营销,比如淘宝网站上推出农产品试吃专区,不仅免费吃还包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到农产品的好,比啥广告都好使。

  事实证明,“庙会”这种重体验重趣味的营销模式并没有过时。对于农产品这种注重个人体验的商品,未来的销售推广不仅要有线上的图文,也需要线下的体验环节,相互配合才能让农产品走得更远、被更多人认可。“互联网+”的时代,不看广告看疗效,卖农产品也是一样啊。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