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践行“两山”思想重在路径设计

2017-09-10 17:57:00来源:农民日报

  黄祖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方面,这一思想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隐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逻辑,给我们提出了“转换路径”这一重大命题。

  人类社会在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常常会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为了获得短期或局部利益而损害生态环境;另一种是守着良好生态环境却处于贫穷的状态。当前,在践行“两山”思想过程中,第一种情况已经逐渐受制,人们开始习惯于选择整体和长远的利益;但绝大部分地区,山水自然生态环境有的本来就不错,有的通过治理也恢复得不错,呈现着“绿水青山”处处可见的景象,这些“绿水青山”却大多还没有成为“金山银山”。这表明,要实现“两山”之间的转换,必须在实现路径上有所突破。

  要完善“绿水青山”保护机制。要不断提高政府对“绿水青山”保护的补偿水平,同时要鼓励民众参与“绿水青山”的保护,这是“绿水青山”成为公共生态品和“金山银山”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对生态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补偿水平相对于众多的被补偿者而言,仍然不是很高,不足以对生态保护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单纯依靠这一机制和路径,不仅难以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而且还难于确保“绿水青山”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

  要锁定主攻的产业。一种是与“绿水青山”共生共存的产业,如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生态养生等产业的发展,这些内生于“绿水青山”的产业,只要规划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得当,营运得法,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动力。这种产业我们可以称其为内生性产业。第二种是外延式产业,由“绿水青山”派生、延伸而来,或与“绿水青山”相配套。如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业、物流业、地产业、金融业和绿色产业等。这些产业与支撑体系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既能促进“绿水青山”内生性产业的发展,又能产生“绿水青山”对相关区域的辐射效应。换言之,“两山”转换需要拓宽视野,既要立足“绿水青山”,又要跳出“绿水青山”,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广泛的“金山银山”效应。

  要创新体制和机制。这里涉及“绿水青山”的产权制度、维护制度、交易制度和规制制度的建构。就“绿水青山”的产权制度而言,确权颁证是前提,市场交易是产权的实现途径,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已在林权和地权方面展开。许多自然生态资源,如流域性或区域性水资源,森林与山地资源、碳汇资源、区域性气候资源等,大多具有公共性或区域公共性特点,难以确权到个人或户,但可以考虑确权到社区,或者相应的地方组织和组织联盟。实际上,无论是保护“绿水青山”,还是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产业和外延式产业,都离不开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不然,不仅“绿水青山”难以成为“金山银山”,而且更难以成为开放、协调和共享的“金山银山”。因此,必须在确权的基础上,建立与“绿水青山”各类产权相匹配的交易制度,推进林权、水权、碳汇权以及森林覆盖配额权、生态标签和原产地使用权等的市场交易。此外,还应建立规制产权主体行为的制度,避免“绿水青山”产权主体被侵害或者产权被滥用。

  要探索“两山”转换的模式。“三产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山”转换进程中必须加以重点关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之所在。我们要用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和功能多样的运营理念,依托“绿水青山”资源本底,做大、做强、做优“绿水青山”经济。要转换“绿水青山”营销思路,打造“绿水青山”产地市场,变产地为销地,提高“绿水青山”原产地附加值。因为与“绿水青山”密切相关的休闲农业、文创农业、观光农业、养生农业、体验农业等,只有在产地才能获得消费者更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因而产地价值一定比非产地价值高。

  总之,只有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胆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才能使更多的自然生态成为“绿水青山”,更多的“绿水青山”成为取之不竭、开放共享的“金山银山”。

  (作者系浙江省咨询委首席专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路径设计;践行;两山

践行“两山”思想重在路径设计

总之,只有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胆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才能使更多的自然生态成为“绿水青山”,更多的“绿水青山”成为取之不竭、开放共享的“金山银山”。